-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科學家?
[2015/12/8]
各種甜味劑的發現簡直就是實驗室里的作死史啊!!
先從糖精的發現說起吧。
一般認為,糖精的發現者是俄國人康斯坦丁·法赫伯格(Constantin Fahlberg)。這貨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個實驗室里負責分析糖的純度。他并不是課題組的成員,而是被一家公司雇來做科研的。這家公司并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所以只能在這所大學里完成實驗。在實驗完成之后,這哥們跟實驗室其他人已經混得很熟了,于是就問PI,能不能讓他在這里做點別的實驗,PI欣然答應,從此這哥們開始了實驗室作死之路。
接下來,他做的實驗是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故事從這里正式開始。有一天他回家吃飯時,發現事情有點不對。
“哎老婆,你今天的Dinner Roll里怎么加了那么多糖?”
“噢,真是見鬼,我向上帝發誓,一點都沒放。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不過好奇怪啊,今天的色拉怎么也這么甜?”
“別說了,快吃飯吧。”
吃完飯后,康斯坦丁·法赫伯格仍然覺得哪里有什么不對。
細心的他舔了舔盤子的邊緣。
細心的他舔了舔自己的手指。
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他掏出衣兜里的鉛筆,舔了起來。
“問題就出在鉛筆上!出在鉛筆上!” 康斯坦丁·法赫伯格大叫起來。
他不顧妻子的阻攔,沖向了實驗室。
隨后,高潮來了,這貨到實驗室以后,把他平時接觸過的所有藥品和實驗產物都舔了一遍!!!
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發現,甜味來自他最近正在合成的一種化合物,叫鄰苯甲酰磺酰亞胺,他給這種物質起了一個名字:Saccharin,取自拉丁文saccharum,是蔗糖的意思。我們現在把這種物質叫做糖精。
然后這貨干了一件很沒品的事:雖然和導師共同發了論文,但是卻用自己名字單獨申請了專利。但這都是后話了。
現在問題來了:請問這貨在做實驗的時候違反了多少實驗室安全規范?
(隨便說幾個:沒有戴手套,實驗前后不洗手,把實驗室物品帶回家,品嘗實驗室藥品和試劑,回家吃飯竟然還不洗手!)
如果他舔過的任意一種化合物有毒的話,估計他也撐不到發表論文和專利了...
----------------------------------------------------------
說完了糖精下面說說甜蜜素。1937年,在伊利諾伊大學有個博士學生叫麥克爾·斯維達(Michael Sveda),他的博士課題是研究一種新藥的合成。(當然這并不重要)
下面是重點,這貨有一個牛到爆,完全無法直視,根本難以形容的習慣:
邊!做!實!驗!邊!抽!煙!!!!!
這可是藥物化學實驗室!!!
導師都到哪去了!這種事情不管嗎?!
好的,背景說完了。下面說正題。
有一天,像往常一樣,麥克爾·斯維達在邊抽著煙邊做著實驗。
“咦,這個反應好像有點不對。”
他順手把煙斗放在了旁邊試驗臺上。
半分鐘后,問題解決,實驗得以繼續進行。
這位麥克爾·斯維達把煙斗帥氣地從實驗臺上拿起,準備繼續抽。
他拿起來抽的時候手指掃過了嘴唇
“臥槽怎么那么甜!”。
他于是嘗了嘗實驗產物。
“嗯,當時的事情就是這樣。”接受采訪的麥克爾·斯維達傲嬌地說。
2年之后,麥克爾·斯維達獲得了甜蜜素的專利,1951年美國批準了甜蜜素的使用。甜蜜素和糖精一樣,吃起來也有一種苦味。但奇妙的是,當兩者混合以后,各自的苦味竟然都消失了!從此甜蜜素被廣泛應用。
直到1969年,甜蜜素被發現有潛在致癌性,這種食品添加劑從美國“安全添加劑”名單消失。之后,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這種甜味劑致癌證據不足,希望駁回對甜蜜素的禁令,但為時已晚,因為那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型甜味劑問世,甜蜜素早已不再有市場。
-----------------------------------------------------
下面來講講目前最廣泛使用的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大家熟悉的零度和健怡可樂用的就是這種甜味劑。比起上面兩貨的作死先例,阿斯巴甜的發現就正常多了。
概括起來也就是1句話:
James M. Schlatter于1965年,在G.D. Searle & Company合成制作抑制潰瘍藥物時,無意間舔到手指,于是發現中間產物具有甜味。
恩,也是舔到手指,這幫不怕死的吃貨...
-------------------------------------------------------
最后說說一種新型甜味劑——三氯蔗糖(商品名:SPLENDA,也就是善品糖)的發現。這種甜味劑的優點是和蔗糖的口感十分相似,并且無熱量。
說到這個東西的發現,要回到1970年代。
那時,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學院,有一位印度研究生范德尼斯(S. Phadnis)在導師休(L. Hough)的實驗室研究殺蟲劑。
為什么一定要提到是印度研究生呢?等會你會明白的。
其中有一個課題是研究蔗糖經過分子修飾之后作為殺蟲劑的使用。
有一天,一個實驗品是用三個氯原子取代了蔗糖的三個氫氧基團。
導師:“你幫我把這個產物 test 一下吧。”
范德尼斯:“什么?要我 taste 一下產物?......那好吧,我試試。”
真正的勇士范德尼斯絲毫不怕合成該化合物的硫酰氯有劇毒,居然當真回到實驗室,戳了一指頭的該化合物,放進嘴里舔了起來。
“真甜啊!”他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回來他興奮地向導師報告 taste 結果,然后被罵了一頓。
然后,導師覺得,這實驗反正一直沒什么結果,看來做殺蟲劑已經不太靠譜了。那我們就改作甜味劑吧。
很快實驗就取得了成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好一口純正的英語口語是多重要><
在此像那些在實驗室里勇于作死,作出花樣并且保持創新的逗逼科學家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以及由衷的欽佩!
當然,他們的作死經歷絕對不值得鼓勵。
后來的事情就是G蛋白偶聯受體的發現,至此,我們終于對甜味形成的分子機制有了足夠的了解,可以從分子層面判斷一樣東西到底甜不甜了。舔實驗產物的日子終于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