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中科院專家:推廣“保護性耕作”減少霧霾
[2014/12/12]
吉林省環保部發布了2014年10月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空氣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沈陽、長春、哈爾濱三個東北省會城市上榜。“東三省應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改善生態環境。”中科院長春分院副院長李冰呼吁。
產糧大省吉林主要農作物是玉米,2013年產生的秸稈量是600億斤左右。除了作為生物化工、生物質能源和木塑板材消納一部分秸稈外,有30%到50%的秸稈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吉林省絕大多數地區生產玉米時,還停留在用老舊的三角鏵梨式播種機進行播種,播種前必須清除農田里的秸稈或直接焚燒。長此以往,造成霧霾天氣頻率和強度增加,生態環境惡化。”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研究員張曉平說。
保護性耕作是以保護和持續利用農田土壤為目的的耕作技術體系。與傳統耕作相比,保護性耕作的核心技術是秸稈還田,也就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
自2002年起,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在德惠地區進行保護性耕作實驗,已探索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免耕”種植技術體系,目前全省累計示范種植面積達150 萬畝。免耕是保護性耕作的一種,是指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耕作技術。免耕播種機開溝設置為圓盤刀,可以在秸稈100%還田條件下進行播種,在一次性完成播種、覆土、鎮壓與施肥作業的同時,杜絕了焚燒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增肥增產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并且,農民通過減少耕作環節和運輸秸稈等作業,每公頃可直接節約費用2000多元,增產約100斤糧,在創造環境效益的同時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保護性耕作在保護土地資源,高效持續利用土地資源,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又能減少當下最為關注的霧霾天氣,提高空氣質量。這項多贏技術應大范圍推廣。”李冰說。
產糧大省吉林主要農作物是玉米,2013年產生的秸稈量是600億斤左右。除了作為生物化工、生物質能源和木塑板材消納一部分秸稈外,有30%到50%的秸稈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吉林省絕大多數地區生產玉米時,還停留在用老舊的三角鏵梨式播種機進行播種,播種前必須清除農田里的秸稈或直接焚燒。長此以往,造成霧霾天氣頻率和強度增加,生態環境惡化。”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研究員張曉平說。
保護性耕作是以保護和持續利用農田土壤為目的的耕作技術體系。與傳統耕作相比,保護性耕作的核心技術是秸稈還田,也就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
自2002年起,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在德惠地區進行保護性耕作實驗,已探索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免耕”種植技術體系,目前全省累計示范種植面積達150 萬畝。免耕是保護性耕作的一種,是指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耕作技術。免耕播種機開溝設置為圓盤刀,可以在秸稈100%還田條件下進行播種,在一次性完成播種、覆土、鎮壓與施肥作業的同時,杜絕了焚燒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增肥增產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并且,農民通過減少耕作環節和運輸秸稈等作業,每公頃可直接節約費用2000多元,增產約100斤糧,在創造環境效益的同時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保護性耕作在保護土地資源,高效持續利用土地資源,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又能減少當下最為關注的霧霾天氣,提高空氣質量。這項多贏技術應大范圍推廣。”李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