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2014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建議開始征集 政策助力監管
[2014/1/6]
國家衛計委征集2014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建議
國家衛計委指出,立項重點領域包括四方面:現行食品標準清理建議新制定的標準,包括食品毒理學檢驗方法、食品檢測方法、特殊膳食食品、食品營養強化劑和食品添加劑質量規格標準;通用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如食品復檢規程、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中采用食品風險評估結果的指南、食品安全名詞術語和分類等;減少和控制食品中污染物或致病微生物的技術要求;其他已有國際標準,我國尚未制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國家衛計委提出,任何單位、個人、組織均可提出立項建議。建議承擔標準起草的單位應當為科研機構、教育機構、學術團體或行業協會。鼓勵相關單位聯合提出立項建議。建議立項的標準應當有充分的研究數據和結論,提交立項建議的同時應當提供支持立項建議的工作基礎和條件、相關科學文獻、專家論證意見。
國家衛計委要求,承擔標準起草的單位應當具有標準制定、修訂的工作經驗和科研設備,能支持標準起草人工作,確保其按時完成標準起草工作,并在以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修訂工作中,未出現違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管理規定》的情形。鼓勵科研、教育機構等牽頭承擔同一領域的多個標準。標準起草工作的負責人應當熟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法規,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學風嚴謹,責任心強。標準起草單位和負責人應當充分論證,熟悉相關領域食品安全情況,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能夠了解各方面意見,按時完成標準起草任務。
對符合條件的立項建議,國家衛計委將委托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并對擬立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
政策助力食品安全監管
話說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真的到了令人談之色變、無可救藥的地步嗎?事實遠比我們看到的要樂觀:今年7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榜,中國在107個國家中排行42,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分較高,食品安全水平被評估是處于世界中上游。當然,對于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中國來說,中上游的名次似乎還是有待提升,但正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所說,“這至少說明,我國食品安全有不錯的基礎”。
本屆政府也比以往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將食品安全管理列入重要民生議題——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整合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環節;今年10月份,《食品安全法》頒布后首次大幅修改,并向公眾征求意見;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進一步明確,要“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在政府各種舉措的完善之下,食品企業也比以往更加如履薄冰,將食品安全納入生產成本,以實際行動回應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期待。
此外,食品安全的重塑過程也離不開媒體的支持。“輿論監督”一定是首當其沖的,作為“老百姓的眼睛”,媒體一定要秉承公信力,說實話,說真話;除此之外,應利用傳播資源“重塑公眾信任”,對于食品安全好的舉措、好的行為、好的企業予以關注和報道,遇到出現食品安全隱患時多方求證、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報道,不夸大其詞,不危言聳聽。久而久之,在重建大眾食品安全信任的同時,媒體也在提升自己在大眾心目中的社會公信力。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信任重建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消費者需要多點耐心多點理解,也應當積極主動加入這一民生工程。在全民網絡的時代,微博、微信等已經極大擴充了媒體的概念,普通個人也可透過網絡的加持成為“自媒體”,重建食品安全信任需要每個個體的參與,不盲聽盲信,確認后再轉發,不隨意發布恐慌類言論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有效傳播科學信息,讓消費者走出認識誤區也很重要……盡管困難重重,但重建人們的食品安全信任完全有可能。
食品安全問題像“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我們每個人的頭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議題,多去關注食品安全管理,如有害物質在食品生產、流通環節是否能夠被有效控管,避免對消費者產生危害等。重塑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對于企業而言,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以切身行動提升產品安全和質量;對于政府而言,落實公權力推動完善的食品安全環節;對于媒體,背負著的責任更重大,做老百姓的眼睛,也要做謠言粉碎機,不做烏龍報道,不辜負老百姓的關注與期待。
國家衛計委指出,立項重點領域包括四方面:現行食品標準清理建議新制定的標準,包括食品毒理學檢驗方法、食品檢測方法、特殊膳食食品、食品營養強化劑和食品添加劑質量規格標準;通用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如食品復檢規程、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中采用食品風險評估結果的指南、食品安全名詞術語和分類等;減少和控制食品中污染物或致病微生物的技術要求;其他已有國際標準,我國尚未制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國家衛計委提出,任何單位、個人、組織均可提出立項建議。建議承擔標準起草的單位應當為科研機構、教育機構、學術團體或行業協會。鼓勵相關單位聯合提出立項建議。建議立項的標準應當有充分的研究數據和結論,提交立項建議的同時應當提供支持立項建議的工作基礎和條件、相關科學文獻、專家論證意見。
國家衛計委要求,承擔標準起草的單位應當具有標準制定、修訂的工作經驗和科研設備,能支持標準起草人工作,確保其按時完成標準起草工作,并在以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修訂工作中,未出現違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管理規定》的情形。鼓勵科研、教育機構等牽頭承擔同一領域的多個標準。標準起草工作的負責人應當熟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法規,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學風嚴謹,責任心強。標準起草單位和負責人應當充分論證,熟悉相關領域食品安全情況,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能夠了解各方面意見,按時完成標準起草任務。
對符合條件的立項建議,國家衛計委將委托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并對擬立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
政策助力食品安全監管
話說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真的到了令人談之色變、無可救藥的地步嗎?事實遠比我們看到的要樂觀:今年7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榜,中國在107個國家中排行42,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分較高,食品安全水平被評估是處于世界中上游。當然,對于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中國來說,中上游的名次似乎還是有待提升,但正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所說,“這至少說明,我國食品安全有不錯的基礎”。
本屆政府也比以往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將食品安全管理列入重要民生議題——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整合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環節;今年10月份,《食品安全法》頒布后首次大幅修改,并向公眾征求意見;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進一步明確,要“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在政府各種舉措的完善之下,食品企業也比以往更加如履薄冰,將食品安全納入生產成本,以實際行動回應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期待。
此外,食品安全的重塑過程也離不開媒體的支持。“輿論監督”一定是首當其沖的,作為“老百姓的眼睛”,媒體一定要秉承公信力,說實話,說真話;除此之外,應利用傳播資源“重塑公眾信任”,對于食品安全好的舉措、好的行為、好的企業予以關注和報道,遇到出現食品安全隱患時多方求證、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報道,不夸大其詞,不危言聳聽。久而久之,在重建大眾食品安全信任的同時,媒體也在提升自己在大眾心目中的社會公信力。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信任重建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消費者需要多點耐心多點理解,也應當積極主動加入這一民生工程。在全民網絡的時代,微博、微信等已經極大擴充了媒體的概念,普通個人也可透過網絡的加持成為“自媒體”,重建食品安全信任需要每個個體的參與,不盲聽盲信,確認后再轉發,不隨意發布恐慌類言論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有效傳播科學信息,讓消費者走出認識誤區也很重要……盡管困難重重,但重建人們的食品安全信任完全有可能。
食品安全問題像“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我們每個人的頭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議題,多去關注食品安全管理,如有害物質在食品生產、流通環節是否能夠被有效控管,避免對消費者產生危害等。重塑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對于企業而言,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以切身行動提升產品安全和質量;對于政府而言,落實公權力推動完善的食品安全環節;對于媒體,背負著的責任更重大,做老百姓的眼睛,也要做謠言粉碎機,不做烏龍報道,不辜負老百姓的關注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