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食品安全再獲高層重視 我國食品檢測能力亟待擴容
[2013/11/8]
食品安全再獲高層重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張高麗9月11日主持召開食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并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認為今年以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但是,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隱患風險依然存在。
張高麗強調,要全面貫徹《食品安全法》并抓緊配套法規的修訂,健全食品安全標準;要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監管網絡體系;加快檢驗檢測技術裝備和信息化建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現代化水平。
張高麗指出,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和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心系群眾、保障食品安全。必須重拳出擊、綜合治理,緊緊圍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品種、重點領域,加強食品安全執法監督,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嚴懲重處違法犯罪活動。要抓好源頭治理,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堅決守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要強化過程控制,建立覆蓋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汪洋指出,要重視發揮好各級食安委和食安辦的作用,著力提高監管能力,深入開展治理整頓,促進企業誠信自律,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維護食品安全。
六大問題威脅食品安全 可追溯體系不完善致追責難
日前,復旦大學健康領域重大社會問題預測與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發布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問題靜態預測研究報告》,界定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目前面臨的34個主要問題,并指出其中六大關鍵問題,而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空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不完善等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呂軍教授介紹,由于食品供應鏈節點企業多、環節多,相應的食品監管鏈任務繁重而復雜。從國家戰略視角出發,科學預測特定時期內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并確定該領域的關鍵問題,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和重點,是這次研究的意義所在。
報告界定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目前面臨的34類主要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監管專職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基層監管機構檢測檢疫設備缺乏;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落后,缺乏科學系統的檢測方法等。
呂軍介紹,課題組以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食品安全領域內的34類問題按照其嚴重性和重要性進行排序,通過兩方面的綜合排序,確定哪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應該進入政策議程。最終確定了六大關鍵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監管空白;國家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存在監管盲區,罰則太輕,相關配套制度不健全;農藥、添加劑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違法使用或濫用;食品生產者違法添加或不合理使用危害食品安全的物質;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不完善,缺乏貫穿產業鏈的全程質量監控體系;食品生產源頭的環境惡化,造成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等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等。
有專家認為,在這六方面的問題中,機構改革的深化能解決交叉管理和監管盲區的問題,法律的修改也能進一步提高震懾力,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的建立則略微遲緩,建議國家應盡快加快這一薄弱環節問題的解決。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食品供應環節的日益復雜,監管難度增加,早就有專家建議,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亟待建立。然而,我國已建立起的少數可追溯系統普及性、兼容性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作用有限,不僅不利于食品安全監管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責任追究與懲戒成為難題。2008年發生“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公司沒有建立可追溯系統,導致其沒有向公眾公布三聚氰胺問題并及時召回問題食品,最終事態發展越發嚴重,無法挽救。
我國食品檢測能力亟待擴容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食品檢測的力度、網點的設置、儀器的配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食物生產、加工、出售的產業鏈來說,食品安全的保障必須在各環節設置檢測流程,而要在龐大的中國大地上完成這個工作,各級政府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要真正保證食品的安全性,不僅要對市場源頭進行追溯檢測,更要建立全社會的檢測體系,即在生產、物流乃至終端等中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設置檢測儀器、提供檢測方法,隨時對有關食品主要質量參數進行檢測,上述行為可由市場專職檢測人員或群眾開展抽檢。
在今年4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按照“提高現有能力水平、按責按需、填平補齊、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的原則,統籌各級食品安全檢驗能力,特別是最急需、最薄弱環節以及中西部地區和基層的食品安全檢驗能力建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張高麗9月11日主持召開食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并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認為今年以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但是,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隱患風險依然存在。
張高麗強調,要全面貫徹《食品安全法》并抓緊配套法規的修訂,健全食品安全標準;要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監管網絡體系;加快檢驗檢測技術裝備和信息化建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現代化水平。
張高麗指出,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和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心系群眾、保障食品安全。必須重拳出擊、綜合治理,緊緊圍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品種、重點領域,加強食品安全執法監督,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嚴懲重處違法犯罪活動。要抓好源頭治理,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堅決守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要強化過程控制,建立覆蓋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汪洋指出,要重視發揮好各級食安委和食安辦的作用,著力提高監管能力,深入開展治理整頓,促進企業誠信自律,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維護食品安全。
六大問題威脅食品安全 可追溯體系不完善致追責難
日前,復旦大學健康領域重大社會問題預測與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發布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問題靜態預測研究報告》,界定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目前面臨的34個主要問題,并指出其中六大關鍵問題,而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空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不完善等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呂軍教授介紹,由于食品供應鏈節點企業多、環節多,相應的食品監管鏈任務繁重而復雜。從國家戰略視角出發,科學預測特定時期內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并確定該領域的關鍵問題,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和重點,是這次研究的意義所在。
報告界定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目前面臨的34類主要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監管專職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基層監管機構檢測檢疫設備缺乏;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落后,缺乏科學系統的檢測方法等。
呂軍介紹,課題組以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食品安全領域內的34類問題按照其嚴重性和重要性進行排序,通過兩方面的綜合排序,確定哪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應該進入政策議程。最終確定了六大關鍵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監管空白;國家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存在監管盲區,罰則太輕,相關配套制度不健全;農藥、添加劑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違法使用或濫用;食品生產者違法添加或不合理使用危害食品安全的物質;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不完善,缺乏貫穿產業鏈的全程質量監控體系;食品生產源頭的環境惡化,造成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等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等。
有專家認為,在這六方面的問題中,機構改革的深化能解決交叉管理和監管盲區的問題,法律的修改也能進一步提高震懾力,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的建立則略微遲緩,建議國家應盡快加快這一薄弱環節問題的解決。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食品供應環節的日益復雜,監管難度增加,早就有專家建議,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亟待建立。然而,我國已建立起的少數可追溯系統普及性、兼容性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作用有限,不僅不利于食品安全監管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責任追究與懲戒成為難題。2008年發生“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公司沒有建立可追溯系統,導致其沒有向公眾公布三聚氰胺問題并及時召回問題食品,最終事態發展越發嚴重,無法挽救。
我國食品檢測能力亟待擴容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食品檢測的力度、網點的設置、儀器的配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食物生產、加工、出售的產業鏈來說,食品安全的保障必須在各環節設置檢測流程,而要在龐大的中國大地上完成這個工作,各級政府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要真正保證食品的安全性,不僅要對市場源頭進行追溯檢測,更要建立全社會的檢測體系,即在生產、物流乃至終端等中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設置檢測儀器、提供檢測方法,隨時對有關食品主要質量參數進行檢測,上述行為可由市場專職檢測人員或群眾開展抽檢。
在今年4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按照“提高現有能力水平、按責按需、填平補齊、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的原則,統籌各級食品安全檢驗能力,特別是最急需、最薄弱環節以及中西部地區和基層的食品安全檢驗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