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基因檢測引起醫學變革 推動精準醫療發展增速
[2018/1/16]
基因是人類遺傳信息的化學載體,決定我們與前輩的異同。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能夠發育正常,功能正常。如果一個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個非常小的片段不正常,則可以引起發育異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體依賴身體不斷更新,保證蛋白質數量和質量的正常,這些蛋白質互相配合保證身體各種功能的正常執行。每一種蛋白質都是一種相應的基因的產物。
基因可以發生變化,有些變化不會引起蛋白質數量或質量的改變,有些則引起。基因的這種改變叫做基因突變。蛋白質在數量或質量上發生變化,會引起身體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基因以上這些特點使得對基因檢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健康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疾病診療。
1.精準預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研究認為,精準醫學就是要把整個醫療體系前移,把診斷治療推向到健康評估和健康干預。把現在的醫療體系做一個根本性變化,建立一套新的診療體系,這套診療體系不是來看病的,是來對健康狀態進行評估,評估以后進行干預的。
這就意味著精準醫學的發展,實際上會產生一套新的醫療體系。這個體系的作用就是改變當前診斷治療的這種非常被動的體系,而向前推移到對健康進行預測、進行評估然后進行干預的這樣一套體系。可能在不遠的將來,醫療體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革命。本質就是讓這個醫療體系的狀況發生改變。把醫療體系前移,從診治變成評估、變成干預。
2.精準預測
基因科學對很多遺傳性疾病提出精準預測,可以大大減少各種各樣的出生缺陷。一類是致病基因,即某個人一旦攜帶某種突變,在很大程度上會患上某種病,如地中海貧血、血友病等。得到這一部分人的基因信息就能夠判斷這類人會不會患病;另外一類就是易感基因,它代表著整個人群中的一種概率。
經常有研究說某個人攜帶某種易感基因,是否就一定會患某種疾病?這是不一定的。對于這種情況的判斷,在研究層面如果我們掌握的數據,或者說基線越多,我們就能夠越準確地判斷個體在未來的疾病風險。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在一定條件下,基因是能夠幫助預警個體未來的健康狀況的。
3.精確診斷
證據、診斷和治療是臨床診療三部曲,證據越充分,診斷就會越明確。曾有一個電視節目,將一個東西用五個方面或條件去描述,當只給出一個條件的時候,一般人很難斷定它是什么東西,但當把這五個條件都給出的時候,就能很精確的斷定這是一個什么東西了。
目前醫院基本是靠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結果進行診斷,醫生通過影像學、血液生化指標來判斷疾病狀況,但對于很多疾病還是難以確診和治療的。精準醫學可以加入遺傳指標,就是將部分或全部的30億個遺傳密碼的指標考慮進去,這樣就可以對疾病進行更加精準的診治。精準醫學可以將一個人的遺傳因素、影像學因素、各類臨床生化指標等,結合環境因素、日常飲食等,進行綜合考慮,進而對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以及疾病狀態做一個精準地判斷,實現精準地診斷。
4.精準治療
用基因測序的方法找到癌癥患者基因突變的靶標,再輔以針對性的化療藥物進行“精確打擊”,然后通過療效監控標志物精準跟蹤治療效果,以便隨時調整治療方案,這就是現在典型的精準醫學治療腫瘤的全過程。這樣的精準治療,可以代替目前腫瘤治療中的放療、化療、手術等地毯式轟炸手段,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率,還能降低患者痛苦程度,減輕經濟負擔。
當然,基因科學的發展對人們也有不好的一面。2009年4月,3名考生在佛山公中名列前茅;然而,在隨后的公體檢中,3人被認定為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根據《公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血液病患者不得錄用,因此3人因體檢不合格,不予錄用。這就是著名的中國“基因歧視第一案”(地中海貧血是非傳染性疾病,在中國南方相當普遍)。3名考生因此提起訴訟,但終審原告敗訴。
基因歧視,這種以前只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事件,已經悄無聲息地來到了人們身邊。由于個人最具隱私性的基因信息,能夠揭示個人的身體、智力和性格特征等情況。雖然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特征的主要影響因素還是環境,但這些資料一旦向他人或社會披露,勢必對升學、就業、婚姻和投保等有不小的影響,特殊情況下還可能會造成極端嚴重的后果。
基因科學帶來的影響為政府的監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政府需要鼓勵基因科學的發展,將其放在國家戰略層面,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并對相應的現行政策進行調整;鼓勵精準醫學在日常醫療實踐中的應用,必要時,可以直接提供財力上的支持;支持精準醫學方面的創新,鼓勵新的診療技術的使用,扶持對口的初創企業;鼓勵企業參與資助基因科學研究,加速研究成果的轉化。
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精準醫學的監管,防止不成熟基因科學技術的使用;加強對個人基因信息的保護;加強立法,防止基因歧視現象的發生。
這就要求決策機構要有自己的人才儲備;另外還要善用外部的智慧力量,比如由學者和從業者組成的智囊團等,以便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策,最大限度地推動基因科學和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
健康的身體依賴身體不斷更新,保證蛋白質數量和質量的正常,這些蛋白質互相配合保證身體各種功能的正常執行。每一種蛋白質都是一種相應的基因的產物。
基因可以發生變化,有些變化不會引起蛋白質數量或質量的改變,有些則引起。基因的這種改變叫做基因突變。蛋白質在數量或質量上發生變化,會引起身體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基因以上這些特點使得對基因檢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健康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疾病診療。
1.精準預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研究認為,精準醫學就是要把整個醫療體系前移,把診斷治療推向到健康評估和健康干預。把現在的醫療體系做一個根本性變化,建立一套新的診療體系,這套診療體系不是來看病的,是來對健康狀態進行評估,評估以后進行干預的。
這就意味著精準醫學的發展,實際上會產生一套新的醫療體系。這個體系的作用就是改變當前診斷治療的這種非常被動的體系,而向前推移到對健康進行預測、進行評估然后進行干預的這樣一套體系。可能在不遠的將來,醫療體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革命。本質就是讓這個醫療體系的狀況發生改變。把醫療體系前移,從診治變成評估、變成干預。
2.精準預測
基因科學對很多遺傳性疾病提出精準預測,可以大大減少各種各樣的出生缺陷。一類是致病基因,即某個人一旦攜帶某種突變,在很大程度上會患上某種病,如地中海貧血、血友病等。得到這一部分人的基因信息就能夠判斷這類人會不會患病;另外一類就是易感基因,它代表著整個人群中的一種概率。
經常有研究說某個人攜帶某種易感基因,是否就一定會患某種疾病?這是不一定的。對于這種情況的判斷,在研究層面如果我們掌握的數據,或者說基線越多,我們就能夠越準確地判斷個體在未來的疾病風險。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在一定條件下,基因是能夠幫助預警個體未來的健康狀況的。
3.精確診斷
證據、診斷和治療是臨床診療三部曲,證據越充分,診斷就會越明確。曾有一個電視節目,將一個東西用五個方面或條件去描述,當只給出一個條件的時候,一般人很難斷定它是什么東西,但當把這五個條件都給出的時候,就能很精確的斷定這是一個什么東西了。
目前醫院基本是靠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結果進行診斷,醫生通過影像學、血液生化指標來判斷疾病狀況,但對于很多疾病還是難以確診和治療的。精準醫學可以加入遺傳指標,就是將部分或全部的30億個遺傳密碼的指標考慮進去,這樣就可以對疾病進行更加精準的診治。精準醫學可以將一個人的遺傳因素、影像學因素、各類臨床生化指標等,結合環境因素、日常飲食等,進行綜合考慮,進而對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以及疾病狀態做一個精準地判斷,實現精準地診斷。
4.精準治療
用基因測序的方法找到癌癥患者基因突變的靶標,再輔以針對性的化療藥物進行“精確打擊”,然后通過療效監控標志物精準跟蹤治療效果,以便隨時調整治療方案,這就是現在典型的精準醫學治療腫瘤的全過程。這樣的精準治療,可以代替目前腫瘤治療中的放療、化療、手術等地毯式轟炸手段,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率,還能降低患者痛苦程度,減輕經濟負擔。
當然,基因科學的發展對人們也有不好的一面。2009年4月,3名考生在佛山公中名列前茅;然而,在隨后的公體檢中,3人被認定為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根據《公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血液病患者不得錄用,因此3人因體檢不合格,不予錄用。這就是著名的中國“基因歧視第一案”(地中海貧血是非傳染性疾病,在中國南方相當普遍)。3名考生因此提起訴訟,但終審原告敗訴。
基因歧視,這種以前只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事件,已經悄無聲息地來到了人們身邊。由于個人最具隱私性的基因信息,能夠揭示個人的身體、智力和性格特征等情況。雖然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特征的主要影響因素還是環境,但這些資料一旦向他人或社會披露,勢必對升學、就業、婚姻和投保等有不小的影響,特殊情況下還可能會造成極端嚴重的后果。
基因科學帶來的影響為政府的監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政府需要鼓勵基因科學的發展,將其放在國家戰略層面,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并對相應的現行政策進行調整;鼓勵精準醫學在日常醫療實踐中的應用,必要時,可以直接提供財力上的支持;支持精準醫學方面的創新,鼓勵新的診療技術的使用,扶持對口的初創企業;鼓勵企業參與資助基因科學研究,加速研究成果的轉化。
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精準醫學的監管,防止不成熟基因科學技術的使用;加強對個人基因信息的保護;加強立法,防止基因歧視現象的發生。
這就要求決策機構要有自己的人才儲備;另外還要善用外部的智慧力量,比如由學者和從業者組成的智囊團等,以便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策,最大限度地推動基因科學和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