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食品安全從熟人模式推展
[2017/4/28]
在“熟人模式”中,消費者期待生產者采取生態、可持續的種植、養殖方式,保障餐桌的食物安全。禁止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催熟劑等化學藥物,養殖也以散養為主,不飼喂抗生素、激素。
“食品安全從大的層面一直解決不了,但是在小眾中,可以說已經解決了。”
日前,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安全課題組、中醫藥國情調研組主辦的“熟人模式與食品安全”圓桌會議上,食品安全課題組組長邢東田如是表示。
食品安全在小眾中之所以得到解決,在邢東田看來,主要是依靠一種“熟人經濟”模式。這種模式,也被稱之為社區支持農業(CSA)、“社區互助農業”、生態平臺等等。
熟人模式,簡單地說,一是產銷能長期合作,生產者能夠得到長期的合理的收入,不違規收益高,造假動機大大降低;二是信息對稱度高,信息共享,責任明確,違規成本很高,造假容易被發現,也容易追責。
在“熟人模式”中,消費者期待生產者采取生態、可持續的種植、養殖方式,保障餐桌的食物安全。禁止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催熟劑等化學藥物,養殖也以散養為主,不飼喂抗生素、激素。
它實際上是一種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助、互信、相互提攜的團結經濟模式,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瑞士,后在日本得到初步發展。據報道,如今在美國已有上千家CSA農場,在中國經過近十年實踐,發展勢頭日益迅猛,也給更多人帶來食品安全的希望。
一類助力的平臺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很成功,具有標志性意義。”邢東田說。
從最初的一兩月開集一次,到現在一周開集數次,每次市集都能吸引幾百到幾千位消費者。
作為全國十多個類似的農夫市集的排頭兵,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也是從一群志愿者開始的。2010年,日本藝術家植村繪美等人聯合從事有機農業多年的當地小農場,一起舉辦了最初的市集。
從最初一名志愿者,常天樂逐漸成為北京農夫市集的主要組織者。在常天樂的眾多項目工作任務中,考核要求加入市集或已經加入市集的農戶是一項重要而繁重的工作,目的是盡可能了解農戶的生產情況是否達到生產安全放心食品的要求。加入市集的農戶必須作出一個承諾,市集工作團隊和消費者隨時都被允許進入農戶的田間地頭,這樣農場實際上是每天都在被監督之下。
為什么做有機生產?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平臺上的一位生產者,是因為發現村里不少人不到50歲就得了癌癥,他意識到靠大規模使用農藥、除草劑的化學農業的生產方式,農民是第一受害者,他想改變這種狀況。
一墩青農村社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成鵬飛借助農夫市集平臺找到了產品的出口。從小生長在農村的成鵬飛之前做過公務員以及NGO扶貧工作的項目官員,他發現,有機農業既能保護環境,也能提高農民收入,同時由于對兒時食物的味道念念不忘,他下決心回鄉做有機農業。
成鵬飛每周基本都從張家口來北京趕集,雖然更多產品銷量是從微店、淘寶和其他渠道買走的,但是,這些線上渠道的顧客大多來自農夫市集。他感受到,在市集上和消費者面對面的接觸,賣東西也變成了交朋友的過程,借助熟人和平臺,在熟人中建立口碑,轉化為線上銷售的客源。在他看來,網店只是銷售的工具,真正建立信任關系,還是要靠農夫市集這樣的“熟人模式”。
現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采用熟人模式,與全國百余位農戶合作,保護耕地與水域面積數十萬畝。
有定力,就可以實現有機生產
衡榮農業創始人賀建增此前在IT通信領域工作10年,其間每次回到農村他都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教育缺失、環境污染、農民還掙不到多少錢,他想為農村做點什么。
2004年賀建增回家鄉山西調查了200多個村子,又找一些農科院、林科院專家學習交流,包括在北京做了些市場調查和問卷調查,發現有機農業市場潛力巨大。2005年春節前決定回老家投身有機農業。
從熟人支持開始,他把植物、動物、微生物為一體的循環體系所需要的各個節點的技術試了個遍,5年時間基本建成有機生態產業鏈模式。
近些年來賀建增在全國深入調研過的縣有二十多個,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要拜訪當地的老農民和已經退休的最基層的農技干部,學習中國傳統的農耕技術和驅蟲方法。比如,辣椒水、煙葉、蒜根、青蒿酵素、板藍根酵素、核桃皮酵素和西紅柿莖葉等等,其實都可以代替農藥防治病蟲害。
賀建增認為,從一開始,只要自己心里有那份堅守的定力,完全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的有機生產方式完全可以實現。通過對各地傳統農耕方式的集成,再加上現代無害技術(包括生物技術、微生物技術、現代育種方法、耕作方法等)的充分融合,可逐漸實現有機農業不減產。
2013年以后,他們逐漸推出基于有機農業的鄉村社會可持續發展模式,在農村地區以縣著眼,以村著手。以前是組織一個村愿意干的村民來干,之后,是讓村里整村的農民組織起來按這種方式進行有機生產,同時推動有機產業、生態鄉村和人文社會的建設。
“要做好這些,就是農村熟人社會為基礎的組織,大家之間互相團結互助和相互監督,這個體系實現的是真正低成本可持續的有機農業生產方式。”賀建增說。
有機生態農業在發揮榜樣作用
雖然農業規模經營被作為潮流不斷倡導,但《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到,從不少種養植者的實踐來看,一些農作物品種小范圍種植是安全的,一旦單一物種大面積工業化模式推開,就面臨徹底崩潰,因為要靠大量的農藥、化肥、除草劑等化學藥物來維持。養殖業也一樣,小規模更能保障健康養殖,規模一旦做大,藥物等大量使用就常常難以避免。
賀建增表示,中國傳統農業千年來很好的經驗就是,采用輪作和間作就能把病蟲害降低很多。或者一片地100畝種玉米、200畝種豆子、另100畝種別的,這也叫間作。
在賀建增看來,一個村一個村范圍的生態平衡做好,真正有機生產做起來很快。
2017開年伊始,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堅持質量興農,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以發展有機農業為主體的綠色農業的春天正在來臨,目前中小型的有機農業探索實際為農業發展做出了榜樣。
“作為消費者來說,重要的是支持。”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陳衛平的研究方向與食品安全有諸多聯系,他自己選擇購買生態有機食材已經四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