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誰說了算?
[2015/8/13]
“國內轉基因能研究不能生產的局面有了破解口̷̷有多個轉基因抗蟲玉米品種正在進行申請安全證書的沖刺。拿到安全證書以后,如果順利通過品種審定,就可進入產業化種植。”這條消息足以讓轉基因支持者為之振奮。和其他轉基因研發的舉措一樣,這條信息也招來轉基因反對者的抨擊。在“反轉”呼聲不絕于耳,且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不信任的背景下,政府有關轉基因的抉擇顯得底氣不足。
轉基因技術與從前的品種改良在根本上的不同,在于其從最初就瞄準了目的基因,且可以將完全異種的生物基因進行轉換,使微生物的有用基因導入生物。轉基因生物不能直接投放市場。轉基因玉米等轉基因植物能否最終進入產業化種植,取決于其轉基因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和確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轉基因可以說是大有發展前途的新技術、新的產業”。而新食品安全法則增加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該法也對未按規定進行標示的設置了罰則。這就為轉基因食品的生產經營設置了法定義務,也提供了法律支撐,也設置了相應的適用規范。
實際上,農業部對轉基因作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發放有嚴格的程序,然而,由于轉基因生物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不確實性,加之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安全管理和科學普及不到位,導致轉基因領域眾說紛紜,難有定論。“很多科學家不出來說,說了也沒幾個人聽,而非科學的、名人的話誰都聽,結果公眾很疑惑”的現象在所難免。農業部官員認為,轉基因安全有定論,即通過安全評價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但是,在黃樂平訴農業部轉基因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案中,農業部的觀點似乎缺乏這方面的信心。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農業部只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審批,對進口數量沒有審批權限,也不知道歸哪個部門管,實際上進口數量屬于市場化運作,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掌握具體的進口數量。
為建構讓消費者放心、安心、可信賴的轉基因食品監管機制,應當在轉基因生物進口規制、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種植等重大決策的程序完善上狠下功夫,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不能是個人說了算,而應該是專業的權威機構說了算。農業部官員的該論斷有道理,應當予以支持。對政府的舉措一律持反對排斥態度,是不可取的。但是,僅有“權威機構說了算”還不夠,還要搞好公眾參與,切實做好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如此抉擇,就沒有必要避諱政府信息公開了。并且,從安全管理和科學普及的角度考慮,應當做好宣講工作,讓消費者充分了解轉基因生物。
風險是新技術不可避免的伴隨物。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而轉基因生物的風險管理還包括其對環境、生態系、農業經濟的影響。解決這些問題,既要強調“權威機構說了算”“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和把關”,又要注重建立健全風險交流機制,導入利益衡量機制,將該技術所帶來的利益(可能性)與不利(風險)進行綜合比較。為確保風險交流機制的實效性,“要讓正反意見客觀呈現”,創造該領域的專家與各相關方面人士“以對等的立場進行討論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