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中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達成合作
[2014/8/7]
中美合作查找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將食源性疾病定義為:凡是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引發人體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其中包括由食品微生物污染和化學性物質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
簽約儀式上,微生物所朱寶利教授介紹了項目研究背景,美方合作計劃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Bart教授致辭。Bart教授、葛劍平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李俊雄、國家北方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裁李秉坤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儀式結束后,美方首席科學家 Bart教授、中國科學院高福院士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傳染病研究所楊瑞馥教授作了學術報告。
10萬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于 2012年3月,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安捷倫科技公司、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共同發起。此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農業部、國家衛生研究所以及七個企業合作伙伴加入了這一全球性的計劃。經過商談,中美雙方就中國參加此項國際合作項目達成協議,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國家北方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代表中國參與合作。該項合作對于我國的食品安全及生態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提升我國基因組研究的學術水平與地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十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簽約項目中,中美雙方的合作包括以下七大方面:一是中美專家在科學和技術人員之間培訓和交流;二是“十萬病原基因組項目”的基因組測序技術在亞洲范圍內的擴大合作;三是生物資源的交換;四是項目相關信息和生物信息學的交換;五是聯合發表科學出版物;六是爭取兩國對此合作項目聯合資助。
中國將建立綜合性基因數據庫
中美合作開展“十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對于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發展是一次新的機遇。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總經理李秉珅表示,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最初是為了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而建立的,但是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諾賽研究中心的發展亟須新活力的注入,實現體制上的改革與轉變。“此次國際合作的開展對于諾賽的未來發展意義深遠,諾賽將再前期投入500萬元用于平臺建設和研發需要,我們也期待著政府能夠給予項目更多的支持”,李秉坤強調。
在本次合作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的主要職責是進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基因測序與收集工作,同時,以高通量測序技術建立和完善生物信息分析平臺。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朱寶利教授稱,他們將實現對大樣本食源性病毒基因的總監控,對外公布基因測序相關數據,并且建立綜合性基因數據庫。
將推動中國微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研究
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實際上利用我們在研究人、植物、動物之后繼而擴展到更大的生態環境系統去進一步深入研究,將對糧食生產、醫學應用、生態保護、世界和平提供更多的科學技術支撐,更好地造福人類。通過比較分析找到致病微生物毒性、耐藥性相關的特征片段,有利于闡明致病菌進化問題,對指導抗生素、病毒抗體、疫苗等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降低醫療成本。通過序列分析,我們還能找到與微生物來源相關的信息,為快速生物溯源提供依據,對快速切斷食源性疾病大爆發、生化犯罪偵查、國際反恐提供重要有效支持。
中國參與該100K病原微生物基因組測序項目,不僅能推動中國微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而且能推進中國微生物以及生物信息大數據相關科技和產業的發展,展示中國科技強國的形象,搶占世界科技前沿高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據了解,中美雙方關于“十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已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并制定了合作框架,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開始基因測序樣本的研發和數據庫建立。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將食源性疾病定義為:凡是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引發人體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其中包括由食品微生物污染和化學性物質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
簽約儀式上,微生物所朱寶利教授介紹了項目研究背景,美方合作計劃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Bart教授致辭。Bart教授、葛劍平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李俊雄、國家北方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裁李秉坤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儀式結束后,美方首席科學家 Bart教授、中國科學院高福院士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傳染病研究所楊瑞馥教授作了學術報告。
10萬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于 2012年3月,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安捷倫科技公司、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共同發起。此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農業部、國家衛生研究所以及七個企業合作伙伴加入了這一全球性的計劃。經過商談,中美雙方就中國參加此項國際合作項目達成協議,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國家北方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代表中國參與合作。該項合作對于我國的食品安全及生態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提升我國基因組研究的學術水平與地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十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簽約項目中,中美雙方的合作包括以下七大方面:一是中美專家在科學和技術人員之間培訓和交流;二是“十萬病原基因組項目”的基因組測序技術在亞洲范圍內的擴大合作;三是生物資源的交換;四是項目相關信息和生物信息學的交換;五是聯合發表科學出版物;六是爭取兩國對此合作項目聯合資助。
中國將建立綜合性基因數據庫
中美合作開展“十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對于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發展是一次新的機遇。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總經理李秉珅表示,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最初是為了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而建立的,但是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諾賽研究中心的發展亟須新活力的注入,實現體制上的改革與轉變。“此次國際合作的開展對于諾賽的未來發展意義深遠,諾賽將再前期投入500萬元用于平臺建設和研發需要,我們也期待著政府能夠給予項目更多的支持”,李秉坤強調。
在本次合作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的主要職責是進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基因測序與收集工作,同時,以高通量測序技術建立和完善生物信息分析平臺。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朱寶利教授稱,他們將實現對大樣本食源性病毒基因的總監控,對外公布基因測序相關數據,并且建立綜合性基因數據庫。
將推動中國微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研究
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實際上利用我們在研究人、植物、動物之后繼而擴展到更大的生態環境系統去進一步深入研究,將對糧食生產、醫學應用、生態保護、世界和平提供更多的科學技術支撐,更好地造福人類。通過比較分析找到致病微生物毒性、耐藥性相關的特征片段,有利于闡明致病菌進化問題,對指導抗生素、病毒抗體、疫苗等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降低醫療成本。通過序列分析,我們還能找到與微生物來源相關的信息,為快速生物溯源提供依據,對快速切斷食源性疾病大爆發、生化犯罪偵查、國際反恐提供重要有效支持。
中國參與該100K病原微生物基因組測序項目,不僅能推動中國微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而且能推進中國微生物以及生物信息大數據相關科技和產業的發展,展示中國科技強國的形象,搶占世界科技前沿高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據了解,中美雙方關于“十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已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并制定了合作框架,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開始基因測序樣本的研發和數據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