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引狼入室還是自主創新 ——對二代基因測序產品獲批的冷思考
[2014/7/18]
國外廠商與部分基因測序企業的合作,促成產品“超常規”迅速獲批,這對國內自主創新的基因測序企業將產生嚴重影響。
7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官網發布消息,稱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等一批醫療器械注冊獲批。這是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首次獲批上市。一時間業界轟動,新聞媒體也將其視為基因測序領域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但僅僅在幾個月之前,今年2月,衛計委和CFDA聯合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國內開展基于二代測序技術的產前唐氏綜合征篩查業務遭受重創,行業內幾大機構也經歷寒冬:華大上市受阻,貝瑞和康上市受阻,安諾優達投資信心動搖,諾禾致源進軍產前診斷急剎車。
筆者認為,之前衛計委叫停二代基因測序的動作,雖然業內哀嚎聲一片,卻是促進個體化醫學檢測標準化發展的良好開端;但是現在幾款產品通過審批,雖然大家一片叫好,筆者卻有一些質疑。
首先,短短四五個月之內,4款產品要通過一系列的審批和臨床實驗,時間遠遠不夠;再者,根據CFDA食藥監械管印發的〔2014〕13號《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翻閱相關記錄,“綠色通道”中也并無獲批產品的創新審批記錄。
其次,根據華大基因的收購記錄,去年3月收購CG公司所獲得的測序系統,以及LifeTech公司的Ion Proton系統,與BGISEQ-1000和BGISEQ-100兩款儀器密不可分,試劑盒則是這兩款機型的配套基礎測序試劑。
國外廠商與部分基因測序企業的合作,促成產品“超常規”迅速獲批,難免有國外廠商將技術“國產化”轉移的嫌疑,這對國內自主創新的基因測序企業來說,將產生嚴重影響。
首先,自主創新基因測序難免會因此受到國外“大鱷”的技術擠壓,影響其占據市場的步伐;其次,將影響國內自主創新的氛圍,倘若都將目光從自主創新上移開,專注于與國外進行“超常規”合作,誰還會把心思放在自主創新上?
說得嚴重一點,如果國內企業貪圖一時之快引狼入室,我們永遠改變不了給國外企業打工的身份,更何談科技創新和自主產業發展?
目前,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約國內企業的一大難題。并且,由于該領域涉及到光學、自動化控制、溫度控制、生化反應、生物信息分析等多個學科,國內基因測序行業缺乏技術積累,在將子系統進行系統集成上也遭遇了不少困難。
當前,自主創新的國產基因測序儀器研究單位有四五家,研發的二代基因測序設備均沒有發展到上市的標準。國家目前也在推進各種政策,讓國內能有相關基因測序設備可使用。
衛計委正在實行兩條路線對基因測序業務進行認證:一條是CFDA實施的認證;另一條是醫政醫管局籌立的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專家委員會,推進類似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法案》(CLIA)的認證,對設備條件、實驗室環境、操作流程、檢測項目等進行規范和認證,如果沒有CFDA的認證,但是符合這一系列的標準和規范,也可以實施檢測項目。該工作去年已經開始推行。
這些政策顯示了國家推進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的健康發展的決心,但在自主創新基因測序領域的投入卻十分匱乏。根據相關數據,“十二五”以來,針對測序技術研發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支出不足2000萬元。相比之下,美國平均每年投入超過2000萬美元,已連續資助10年。
中國的醫療市場堪比全球巨無霸,國外廠商“垂涎欲滴”已久。隨著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產業的爆發式發展,對中國市場的圍剿已顯露雛形。反觀國內自主創新的基因測序技術,雖然還不足以與國外“大鱷”PK,但終歸已有四五家企業取得了具有顯示度的進展。而且,國產基因測序儀器也更能夠接中國本地市場的“地氣”,成本也比進口產品低,不用受制于人,在進口國外設備時頻繁受到逐年上漲的價格限制,假以時日必將承載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的希望。筆者認為,如果沒有正確的導向和扶持政策,我國未來個體化醫療這個萬億級市場將成為外企的“活期存折”。
7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官網發布消息,稱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等一批醫療器械注冊獲批。這是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首次獲批上市。一時間業界轟動,新聞媒體也將其視為基因測序領域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但僅僅在幾個月之前,今年2月,衛計委和CFDA聯合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國內開展基于二代測序技術的產前唐氏綜合征篩查業務遭受重創,行業內幾大機構也經歷寒冬:華大上市受阻,貝瑞和康上市受阻,安諾優達投資信心動搖,諾禾致源進軍產前診斷急剎車。
筆者認為,之前衛計委叫停二代基因測序的動作,雖然業內哀嚎聲一片,卻是促進個體化醫學檢測標準化發展的良好開端;但是現在幾款產品通過審批,雖然大家一片叫好,筆者卻有一些質疑。
首先,短短四五個月之內,4款產品要通過一系列的審批和臨床實驗,時間遠遠不夠;再者,根據CFDA食藥監械管印發的〔2014〕13號《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翻閱相關記錄,“綠色通道”中也并無獲批產品的創新審批記錄。
其次,根據華大基因的收購記錄,去年3月收購CG公司所獲得的測序系統,以及LifeTech公司的Ion Proton系統,與BGISEQ-1000和BGISEQ-100兩款儀器密不可分,試劑盒則是這兩款機型的配套基礎測序試劑。
國外廠商與部分基因測序企業的合作,促成產品“超常規”迅速獲批,難免有國外廠商將技術“國產化”轉移的嫌疑,這對國內自主創新的基因測序企業來說,將產生嚴重影響。
首先,自主創新基因測序難免會因此受到國外“大鱷”的技術擠壓,影響其占據市場的步伐;其次,將影響國內自主創新的氛圍,倘若都將目光從自主創新上移開,專注于與國外進行“超常規”合作,誰還會把心思放在自主創新上?
說得嚴重一點,如果國內企業貪圖一時之快引狼入室,我們永遠改變不了給國外企業打工的身份,更何談科技創新和自主產業發展?
目前,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約國內企業的一大難題。并且,由于該領域涉及到光學、自動化控制、溫度控制、生化反應、生物信息分析等多個學科,國內基因測序行業缺乏技術積累,在將子系統進行系統集成上也遭遇了不少困難。
當前,自主創新的國產基因測序儀器研究單位有四五家,研發的二代基因測序設備均沒有發展到上市的標準。國家目前也在推進各種政策,讓國內能有相關基因測序設備可使用。
衛計委正在實行兩條路線對基因測序業務進行認證:一條是CFDA實施的認證;另一條是醫政醫管局籌立的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專家委員會,推進類似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法案》(CLIA)的認證,對設備條件、實驗室環境、操作流程、檢測項目等進行規范和認證,如果沒有CFDA的認證,但是符合這一系列的標準和規范,也可以實施檢測項目。該工作去年已經開始推行。
這些政策顯示了國家推進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的健康發展的決心,但在自主創新基因測序領域的投入卻十分匱乏。根據相關數據,“十二五”以來,針對測序技術研發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支出不足2000萬元。相比之下,美國平均每年投入超過2000萬美元,已連續資助10年。
中國的醫療市場堪比全球巨無霸,國外廠商“垂涎欲滴”已久。隨著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產業的爆發式發展,對中國市場的圍剿已顯露雛形。反觀國內自主創新的基因測序技術,雖然還不足以與國外“大鱷”PK,但終歸已有四五家企業取得了具有顯示度的進展。而且,國產基因測序儀器也更能夠接中國本地市場的“地氣”,成本也比進口產品低,不用受制于人,在進口國外設備時頻繁受到逐年上漲的價格限制,假以時日必將承載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的希望。筆者認為,如果沒有正確的導向和扶持政策,我國未來個體化醫療這個萬億級市場將成為外企的“活期存折”。
下一篇:新一代測序面臨六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