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我國擴大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至1600家
[2013/7/31]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的前列,是當前世界上最突出的衛生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凡是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類疾病,都稱之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過食物傳播的方式和途徑致使病原物質進入人體并引發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臨床表現。但是,這類疾患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通過進食行為而發病,這就為預防這類疾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倡導合理營養,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衛生質量,可有效地預防食源性疾患的發生。
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
“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為中心實驗室,輻射到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區、縣)近百個實驗室。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整合技術資源,初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具備復合功能的監測體系:集-中毒個案網絡報告、逐級審核(區縣、市、省、中心實驗室)、食品中重要病原菌主動監測、微生物病原溯源、預警等為一體。為提高我國食源性疾病監控整體水平搭建了技術平臺。
2012年10月19日公布的《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建設,整合監測資源,建立統一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健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制度。
同年10月9日召開的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研討會暨國際顧問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指出,目前我國已完成了一系列風險評估項目,為制(修)定食品安全標準及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科學依據。下一步,衛生部將增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擴大監測范圍、指標和樣本量,提高食源性疾病監測水平,逐步建立覆蓋全國省、市、縣并延伸到農村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增至1600家
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指定具備條件的醫院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確保2013年末在東部省份不少于60%縣級行政區域每個縣設置1個哨點醫院,中西部省份不少于50%縣級行政區域每個縣設置1個哨點醫院。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要定期匯總分析并向國家衛生計生委報告哨點醫院工作情況。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將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與食源性疾病監測結合起來,加強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溯源分析工作,及時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隱患進行監測檢驗。要組織開展對風險監測數據的匯總分析,對食品安全狀況作出評估,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報告、通報監測及評估結果。
同時指出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在機構改革職能調整過程中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牽頭責任,加強各級疾控機構為主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及其能力建設,努力爭取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支持,切實解決當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欠缺高、精、尖人才的困難現狀。要積極爭取發展改革、財政等相關部門支持,加大對各級疾控機構、哨點醫院開展相關工作的投入,不斷提高食源性疾病溯源能力和水平。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的前列,是當前世界上最突出的衛生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凡是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類疾病,都稱之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過食物傳播的方式和途徑致使病原物質進入人體并引發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臨床表現。但是,這類疾患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通過進食行為而發病,這就為預防這類疾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倡導合理營養,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衛生質量,可有效地預防食源性疾患的發生。
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
“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為中心實驗室,輻射到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區、縣)近百個實驗室。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整合技術資源,初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具備復合功能的監測體系:集-中毒個案網絡報告、逐級審核(區縣、市、省、中心實驗室)、食品中重要病原菌主動監測、微生物病原溯源、預警等為一體。為提高我國食源性疾病監控整體水平搭建了技術平臺。
2012年10月19日公布的《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建設,整合監測資源,建立統一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健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制度。
同年10月9日召開的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研討會暨國際顧問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指出,目前我國已完成了一系列風險評估項目,為制(修)定食品安全標準及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科學依據。下一步,衛生部將增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擴大監測范圍、指標和樣本量,提高食源性疾病監測水平,逐步建立覆蓋全國省、市、縣并延伸到農村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增至1600家
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指定具備條件的醫院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確保2013年末在東部省份不少于60%縣級行政區域每個縣設置1個哨點醫院,中西部省份不少于50%縣級行政區域每個縣設置1個哨點醫院。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要定期匯總分析并向國家衛生計生委報告哨點醫院工作情況。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將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與食源性疾病監測結合起來,加強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溯源分析工作,及時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隱患進行監測檢驗。要組織開展對風險監測數據的匯總分析,對食品安全狀況作出評估,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報告、通報監測及評估結果。
同時指出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在機構改革職能調整過程中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牽頭責任,加強各級疾控機構為主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及其能力建設,努力爭取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支持,切實解決當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欠缺高、精、尖人才的困難現狀。要積極爭取發展改革、財政等相關部門支持,加大對各級疾控機構、哨點醫院開展相關工作的投入,不斷提高食源性疾病溯源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