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土壤污染再次聚焦公眾視點 監管和標準備受關注
[2013/6/26]
土壤“毒土風波”掀波瀾
來自金融城的“毒土風波”正好發生在一個月前。當時一名自稱“環保系統退休老工程師”撰寫的帖子《廣州金融城建在毒土上,后患無窮,可能導致數代畸形》在網絡上流傳,引發社會關注。相關部門向媒體證實,正在對金融城土壤檢測,報告尚未經審核確認而無定論,結果會及時公布。如今,不僅報告不見蹤影,有媒體還披露相關機構稱調查結果正在“等待處理”,可能不會統一公布,而是根據每宗地塊用途確定后才進行環評和確定是否需要修復。
按理說,在土壤污染評估報告尚未公開并經受驗證之前,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于金融城土地有毒或無毒之說都是欠缺確鑿證據的。但是,包括撰寫貼子的“工程師”和公眾的疑慮至少難說就是純粹的杞人憂天。最可疑的依據是金融城范圍內原有的電池廠、熱電廠、化工廠等都是高污染項目,且污染殘留嚴重被公認是老化工廠的通病。據此,金融城規劃用地一直被視為“毒土”。
發帖“工程師”稱“‘市重點辦’擔心檢測數據的毒性過高,要求相關檢測機構壓低數據”,且更具體地質疑“昊天化工廠的廠房已經拆遷,毒性最嚴重的車間被一米多高的建筑垃圾覆蓋無法取樣。”這樣的爆料本已足以令人不安,而到了金融城正式動工之時相關檢測報告還“難產”,公眾倍添猜疑與憂慮之重可想而知。
無疑,只要不公開土壤污染評估報告,或者報告沒有經過權威檢驗而無公信力,有關部門對于以帶“毒”土地搞創收、當金融城為土地出讓收入“金蛋”等指責就難以作出有效的回應。對于金融城一些地塊存在嚴重土壤有機污染和重金屬污染“將給金融城地塊內及周邊人員帶來可怕的病變、中毒等嚴重的健康威脅”等說法也無法證偽。這樣淺顯的因果關系不能回避。
土壤治理成當下重要任務
為盡快改變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邊緣化的狀態,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的蔓延,國務院有必要設立由國務委員或副總理牽頭的“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的臨時性專門機構。從長遠看,還可借鑒國外在環境規制上的有益經驗,設立高規格的國家環境資源委員會。惟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土壤監管監測能力薄弱、治理資金不足、土壤治理修復的科技支撐能力嚴重缺乏等問題。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還缺乏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的必要保障機制。為了防患于未然,動員全社會參與土壤污染的防治,應進一步推動土壤污染信息公開。只有讓污染制造者面臨更多社會壓力,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推動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土壤污染是我國當前最值得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它直接關系農產品的安全,關系到人民的健康。由于其具有隱蔽性、危害的滯后性、不可逆轉性等特征,蘊藏著比水和大氣污染更大的危害和風險。
令人擔憂的是,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各項基礎性工作進展緩慢,存在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法律法規嚴重缺失、監管監測能力薄弱、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土壤治理修復的科技支撐能力較低等問題。
土壤修復監管和標準成關鍵
2013年6月,環保部公布的《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已經完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然而,相關信息并未公開。
重金屬污染的信息不透明,給土壤監管及防治帶來了困難。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瑛說:“因為土壤治理要根據其污染程度來進行,如果是輕度污染,是一種治理方案;如果是嚴重污染,又是一種治理方案。”
在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吳青領銜提交了“關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議案”。吳青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起涵蓋土壤污染標準、清潔生產、污染風險評估、污染監測、治理與修復、污染應急、公眾參與等內容的制度體系。
“在全國土壤污染普查的基礎上,制定、修改、完善農業、工業、商業及居住用地土壤標準。這個標準同時是對土壤進行風險評估及治理修復的標準。”吳青說。
污染風險評估方面,一方面針對土地規劃使用的土壤,另一方面針對建設項目周邊土地,在動工和投產前進行評估。同時,根據土壤污染途徑的特殊性,全面掌握水污染、大氣污染的信息,及時掌握污染情況。針對已經污染的土壤,由相關具有資質的公司進行土壤修復,未經修復的土壤不得進行開發與使用。
2013年2月,環保部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當中提出了一系列環評標準。如在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方面,要求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建立包括農用地、居住類用地和工業用地等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指標。
來自金融城的“毒土風波”正好發生在一個月前。當時一名自稱“環保系統退休老工程師”撰寫的帖子《廣州金融城建在毒土上,后患無窮,可能導致數代畸形》在網絡上流傳,引發社會關注。相關部門向媒體證實,正在對金融城土壤檢測,報告尚未經審核確認而無定論,結果會及時公布。如今,不僅報告不見蹤影,有媒體還披露相關機構稱調查結果正在“等待處理”,可能不會統一公布,而是根據每宗地塊用途確定后才進行環評和確定是否需要修復。
按理說,在土壤污染評估報告尚未公開并經受驗證之前,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于金融城土地有毒或無毒之說都是欠缺確鑿證據的。但是,包括撰寫貼子的“工程師”和公眾的疑慮至少難說就是純粹的杞人憂天。最可疑的依據是金融城范圍內原有的電池廠、熱電廠、化工廠等都是高污染項目,且污染殘留嚴重被公認是老化工廠的通病。據此,金融城規劃用地一直被視為“毒土”。
發帖“工程師”稱“‘市重點辦’擔心檢測數據的毒性過高,要求相關檢測機構壓低數據”,且更具體地質疑“昊天化工廠的廠房已經拆遷,毒性最嚴重的車間被一米多高的建筑垃圾覆蓋無法取樣。”這樣的爆料本已足以令人不安,而到了金融城正式動工之時相關檢測報告還“難產”,公眾倍添猜疑與憂慮之重可想而知。
無疑,只要不公開土壤污染評估報告,或者報告沒有經過權威檢驗而無公信力,有關部門對于以帶“毒”土地搞創收、當金融城為土地出讓收入“金蛋”等指責就難以作出有效的回應。對于金融城一些地塊存在嚴重土壤有機污染和重金屬污染“將給金融城地塊內及周邊人員帶來可怕的病變、中毒等嚴重的健康威脅”等說法也無法證偽。這樣淺顯的因果關系不能回避。
土壤治理成當下重要任務
為盡快改變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邊緣化的狀態,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的蔓延,國務院有必要設立由國務委員或副總理牽頭的“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的臨時性專門機構。從長遠看,還可借鑒國外在環境規制上的有益經驗,設立高規格的國家環境資源委員會。惟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土壤監管監測能力薄弱、治理資金不足、土壤治理修復的科技支撐能力嚴重缺乏等問題。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還缺乏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的必要保障機制。為了防患于未然,動員全社會參與土壤污染的防治,應進一步推動土壤污染信息公開。只有讓污染制造者面臨更多社會壓力,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推動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土壤污染是我國當前最值得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它直接關系農產品的安全,關系到人民的健康。由于其具有隱蔽性、危害的滯后性、不可逆轉性等特征,蘊藏著比水和大氣污染更大的危害和風險。
令人擔憂的是,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各項基礎性工作進展緩慢,存在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法律法規嚴重缺失、監管監測能力薄弱、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土壤治理修復的科技支撐能力較低等問題。
土壤修復監管和標準成關鍵
2013年6月,環保部公布的《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已經完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然而,相關信息并未公開。
重金屬污染的信息不透明,給土壤監管及防治帶來了困難。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瑛說:“因為土壤治理要根據其污染程度來進行,如果是輕度污染,是一種治理方案;如果是嚴重污染,又是一種治理方案。”
在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吳青領銜提交了“關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議案”。吳青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起涵蓋土壤污染標準、清潔生產、污染風險評估、污染監測、治理與修復、污染應急、公眾參與等內容的制度體系。
“在全國土壤污染普查的基礎上,制定、修改、完善農業、工業、商業及居住用地土壤標準。這個標準同時是對土壤進行風險評估及治理修復的標準。”吳青說。
污染風險評估方面,一方面針對土地規劃使用的土壤,另一方面針對建設項目周邊土地,在動工和投產前進行評估。同時,根據土壤污染途徑的特殊性,全面掌握水污染、大氣污染的信息,及時掌握污染情況。針對已經污染的土壤,由相關具有資質的公司進行土壤修復,未經修復的土壤不得進行開發與使用。
2013年2月,環保部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當中提出了一系列環評標準。如在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方面,要求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建立包括農用地、居住類用地和工業用地等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