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兩會關注科技發展 高端制造等成熱詞
[2013/3/18]
2013年全國兩會即將閉幕。16天的兩會,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化為國家意志,并形成一系列重大決策,必將對中國未來五到十年的經濟、社會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科技領域當然也不能例外。此次兩會上,“創新驅動”“PM2.5”“科技體制改革”“人才”等代表委員熱議的“科技熱詞”,讓人們一次次聆聽到科技創造財富、科技惠及民生、科技引領未來的“福音”。
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驅動,作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是今年兩會熱議的重點。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參加政協科協、科技界討論和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分別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代表委員普遍認為,要實現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轉變,必須徹底轉變思想、深化改革。四川代表團就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支持四川創新驅動發展的建議》,提出通過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也是錦州這樣的老工業基地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路徑。”遼寧省錦州市市長劉鳳海代表說。
PM2.5
兩會前,人們對全國多地大范圍持續的霧霾天氣記憶猶新;兩會上,“細顆粒物PM2.5”遂成為顯示度最高的熱詞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人士透露,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的報告曾歷經143處修改,其中特意加入“增加PM2.5等監測指標”的內容,還專門附有“PM2.5”的名詞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于1989年制定并頒布實施,2000年作了修訂。然而迄今為止,也沒有對當前以細顆粒物PM2.5、臭氧等為代表的區域性污染有所涉及。此次,許多代表委員帶來了盡快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議案和提案。
據統計,截至3月8日,此次全國政協會議共收到5600多份提案,其中關于環境保護的提案超過500份。
科技體制改革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科技體制改革”成為今年科技界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要議題。
“一紙領導批文、一兩個官員、幾名圈內專家暗箱操作,就能決定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科研經費的投入。”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馬大龍委員直陳科研經費支出方面的弊端。
他建議,增加對高校和公共技術研發機構的一般性經費支持;建立更為科學合理規范的科技立項和評審機制,加強對科技項目立項的第三方監督并建立問責制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委員建議借鑒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的做法,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的勞務費比例最高可提至80%。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周玉梅委員認為,應提高項目經費中的勞務費比例,及在職研究人員績效支出的比例。
高端制造
“現在我們的汽車產量很大,但缺少自主高端品牌。”中核建總經理王壽君委員由此談到高端制造的重要性。他認為,一些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靠某個企業無法完成,行業協會及國家層面必須有所部署。
高端制造,受到科技界代表委員的強烈關注。
來自航天科技第十一研究院的曲偉委員又一次提及“8億件襯衫換一架A380”這樣一個中國制造業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他的一個心愿,就是盡早實現民族高端制造夢。
他以“高端碳纖維”為例,說明關鍵技術突破對支撐高端制造的重要性:“高端碳纖維是戰略物資,我國投入大量精力研發,就為了解決高端碳纖維爐的溫度標定等核心技術。”他總結自己在企業、高校、研究所的工作經歷,建議“首先應打通國外了解中國技術的渠道,將中國標準推向世界。”他解釋,“我國企業標準往往鎖在柜子里,難被國際同行認知,導致在技術推廣上處于劣勢”。
人才
培養、引進、評價……跟人才有關的話題頻頻出現在代表委員的討論中。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蔣華良委員表示,我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已實施5年,目前“到了總結經驗和教訓的時候了”。他說,“千人計劃”實施以來只進不出,應檢查其中有無濫竽充數者。比如,有些單位將“千人計劃”入選人數作為院士、杰出青年之后又一個顯示政績的指標,甚至為引進而引進,違背了以用為本的初衷。
蔣華良指出,學術界存在一種“重才輕德”傾向。他建議建立人才基金,統籌協調各種人才計劃,嚴把關。曲偉強調留住國內頂尖人才的重要性:“國內知名高校優秀學生出國比例高,回國比例小。美國能出眾多創新成果,最根本一條在于它能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他呼吁,應從政策上下工夫,留住最優秀的學生。
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部在今年兩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科技投入,基礎研究有498億元;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也在加大,特別是在農業科研領域。
“現在的科研投入很大,但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并不多,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果轉化環節投入比較分散、薄弱,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轉化,惠及于民。”海南椰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春燕代表說。
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代表認為,要突出市場導向、應用導向、企業主體、轉化環節、創業拉動;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委員建議,改革科研課題立項制度,重點獎勵應用型科研成果,鼓勵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轉化意識;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代表則提出,建立和完善促進專利實施和專利轉化的發明創新考核體系。
知識產權保護
年前的一則消息令不少國人振奮:中國成為世界專利申請第一大國。然而,新近發布的年度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上,卻沒有一家中國公司。
圣豐種業董事長王書平代表談到,企業因為侵權每年損失近千萬元,“我們培育的大豆魯黃1號、花生圣花6號在河南、安徽屢屢被發現套牌生產,而培育一個新品種,種業公司平均要花費3到5年時間,費用達200萬元左右”。這樣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嚴重傷害企業創新積極性。
“我國還遠不是創新型國家,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代表委員普遍認為。“知識產權部分法律操作性不強,建議行政執法和司法機關完善知識產權確權和侵權訴訟程序,簡化救濟程序,降低維權成本。”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委員說。
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驅動,作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是今年兩會熱議的重點。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參加政協科協、科技界討論和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分別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代表委員普遍認為,要實現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轉變,必須徹底轉變思想、深化改革。四川代表團就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支持四川創新驅動發展的建議》,提出通過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也是錦州這樣的老工業基地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路徑。”遼寧省錦州市市長劉鳳海代表說。
PM2.5
兩會前,人們對全國多地大范圍持續的霧霾天氣記憶猶新;兩會上,“細顆粒物PM2.5”遂成為顯示度最高的熱詞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人士透露,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的報告曾歷經143處修改,其中特意加入“增加PM2.5等監測指標”的內容,還專門附有“PM2.5”的名詞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于1989年制定并頒布實施,2000年作了修訂。然而迄今為止,也沒有對當前以細顆粒物PM2.5、臭氧等為代表的區域性污染有所涉及。此次,許多代表委員帶來了盡快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議案和提案。
據統計,截至3月8日,此次全國政協會議共收到5600多份提案,其中關于環境保護的提案超過500份。
科技體制改革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科技體制改革”成為今年科技界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要議題。
“一紙領導批文、一兩個官員、幾名圈內專家暗箱操作,就能決定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科研經費的投入。”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馬大龍委員直陳科研經費支出方面的弊端。
他建議,增加對高校和公共技術研發機構的一般性經費支持;建立更為科學合理規范的科技立項和評審機制,加強對科技項目立項的第三方監督并建立問責制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委員建議借鑒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的做法,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的勞務費比例最高可提至80%。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周玉梅委員認為,應提高項目經費中的勞務費比例,及在職研究人員績效支出的比例。
高端制造
“現在我們的汽車產量很大,但缺少自主高端品牌。”中核建總經理王壽君委員由此談到高端制造的重要性。他認為,一些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靠某個企業無法完成,行業協會及國家層面必須有所部署。
高端制造,受到科技界代表委員的強烈關注。
來自航天科技第十一研究院的曲偉委員又一次提及“8億件襯衫換一架A380”這樣一個中國制造業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他的一個心愿,就是盡早實現民族高端制造夢。
他以“高端碳纖維”為例,說明關鍵技術突破對支撐高端制造的重要性:“高端碳纖維是戰略物資,我國投入大量精力研發,就為了解決高端碳纖維爐的溫度標定等核心技術。”他總結自己在企業、高校、研究所的工作經歷,建議“首先應打通國外了解中國技術的渠道,將中國標準推向世界。”他解釋,“我國企業標準往往鎖在柜子里,難被國際同行認知,導致在技術推廣上處于劣勢”。
人才
培養、引進、評價……跟人才有關的話題頻頻出現在代表委員的討論中。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蔣華良委員表示,我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已實施5年,目前“到了總結經驗和教訓的時候了”。他說,“千人計劃”實施以來只進不出,應檢查其中有無濫竽充數者。比如,有些單位將“千人計劃”入選人數作為院士、杰出青年之后又一個顯示政績的指標,甚至為引進而引進,違背了以用為本的初衷。
蔣華良指出,學術界存在一種“重才輕德”傾向。他建議建立人才基金,統籌協調各種人才計劃,嚴把關。曲偉強調留住國內頂尖人才的重要性:“國內知名高校優秀學生出國比例高,回國比例小。美國能出眾多創新成果,最根本一條在于它能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他呼吁,應從政策上下工夫,留住最優秀的學生。
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部在今年兩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科技投入,基礎研究有498億元;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也在加大,特別是在農業科研領域。
“現在的科研投入很大,但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并不多,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果轉化環節投入比較分散、薄弱,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轉化,惠及于民。”海南椰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春燕代表說。
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代表認為,要突出市場導向、應用導向、企業主體、轉化環節、創業拉動;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委員建議,改革科研課題立項制度,重點獎勵應用型科研成果,鼓勵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轉化意識;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代表則提出,建立和完善促進專利實施和專利轉化的發明創新考核體系。
知識產權保護
年前的一則消息令不少國人振奮:中國成為世界專利申請第一大國。然而,新近發布的年度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上,卻沒有一家中國公司。
圣豐種業董事長王書平代表談到,企業因為侵權每年損失近千萬元,“我們培育的大豆魯黃1號、花生圣花6號在河南、安徽屢屢被發現套牌生產,而培育一個新品種,種業公司平均要花費3到5年時間,費用達200萬元左右”。這樣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嚴重傷害企業創新積極性。
“我國還遠不是創新型國家,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代表委員普遍認為。“知識產權部分法律操作性不強,建議行政執法和司法機關完善知識產權確權和侵權訴訟程序,簡化救濟程序,降低維權成本。”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