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
- 提供實驗環(huán)境的設備
- 分離樣品并處理設備
- 對樣品前處理的設備
- 處理實驗器材的設備
- 保存實驗樣品用設備
- 計量儀器
- 培養(yǎng)孵育設備
- 基礎通用設備
- 通用分析儀器
- 樣品結果分析
- 1. CO2培養(yǎng)箱
- 2.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罐
- 3. 封口用
- 4. 發(fā)芽箱
- 5. 孵育器
- 6. 發(fā)酵罐
- 7. 恒溫槽、低溫槽
- 8. 恒溫恒濕
- 9. 培養(yǎng)箱
- 10. 培養(yǎng)架
- 11. 人工氣候箱
- 12. 水浴、油浴、金屬浴
- 13. 搖床
- 14. 厭氧微需氧細胞培養(yǎng)設備
- 顯微鏡
- 電化學分析類
- 其他
按專業(yè)實驗室分-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細胞分析儀
- 2. 細胞培養(yǎng)用品
- 3. 細胞融合、雜交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動物呼吸機
- 2. 動物固定器
- 3. 仿生消化系統(tǒng)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tǒng)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jiān)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計數儀
- 2. 水產品質安監(jiān)測
- 3. 水產品檢測試紙
- 4. 水產品檢測藥品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jiān)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yè)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huán)境監(jiān)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農村飲水安全:目標速度與嚴峻現實
[2012/8/22]
“到今年年底還有1.82億農村人口存在飲水安全問題。”在近日舉行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材料設備應用研討會上,國家水利部農村水利司供水排水處處長張敦強透露。
這意味著從現在到2015年“十二五”結束的3年內,我國平均每年要解決60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規(guī)劃人口不降反增
今年3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截至目前,《規(guī)劃》雖仍未正式出臺,但社會各界對其關注度已逐漸升溫。
根據《規(guī)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全面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使全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據中國灌溉排水中心處長張漢松介紹,2005年水利部、衛(wèi)生部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合組織了一次調查復核,“原調查評估核定的剩余人數為1.02億,‘十二五’規(guī)劃中新增了1.96億人”。
新增原因是,水源來水減少或枯竭、水源水質污染、生活應用水水質標準提高、上世紀90年代以前已建部分工程老化破損報廢、移民搬遷以及國有農林場和農村學校新納入《規(guī)劃》。
如目前農村飲用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依然偏低。新建水廠絕大多數為小規(guī)模的集中式供水系統(tǒng),建設標準低,預示這些水廠的使用年限短,面臨再次改水甚至三次改水。
衛(wèi)生方面,農村飲水水質合格率低,相對合格率只有50%左右。且目前農村市場的集中供水90%沒有衛(wèi)生許可,微生物不合格問題突出,存在腸道傳染病暴發(fā)風險,且氟砷和有機污染問題仍很嚴重。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所研究室副主任賈燕南則介紹,消毒問題也是農村供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之一。據賈燕南介紹,目前農村集中式供水系統(tǒng)消毒率僅為20%左右。
“無米之炊”
飲水先要有水,但缺水,尤其是水質性缺水是目前農村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今天農村的每條河流幾乎都被污染,地下水也污染嚴重。”河北大學中國鄉(xiāng)村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昌平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昌平認為,如果從工程建設的角度看,飲水安全“十二五”規(guī)劃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但有了工程,不等于就能真正飲用到安全水。水源問題若得不到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成為“無米之炊”。
張漢松也指出,農業(yè)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不達標排放,直接威脅農村飲用水水源。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工作薄弱是農村飲水安全面臨的重要問題。
“作為供水工程,首先要做好水源的建設工作。”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文朝表示。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劉文朝剛從安徽定遠縣考察回京,“當地有15座農村水廠,覆蓋了全縣七八十萬人口,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影響之大可想而知。”他說。
投資低標準低管理難
據悉,“十二五”期間,規(guī)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為1750億元。
“目前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已進入大規(guī)模建設階段。”張敦強表示。不過,據他提供的數據,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央下達投資計劃人均為511元。2011年各省實際下達投資計劃平均每人536元,標準明顯偏低。
以黑龍江為例,由于投資和建設標準低,2000~2004年間該省建設的工程,多數只建設到集中供水點,當地俗稱“四個一工程”(一眼井、一座井房、一臺水泵、一套供水設備,合閘可以供水)。近幾年當地采取了很多措施籌集資金引水入戶,但目前全省仍有2000多處工程沒有實現入戶,工程效益沒有充分發(fā)揮,個別工程甚至面臨報廢危險。
“黑龍江‘解困’時期建設的部分工程沒能充分發(fā)揮效益。”張漢松表示。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城市水務工程研究院院長周振民則認為,地方財政供給能力有限,限制了飲水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不健全,權責不明,農民用水協會發(fā)展滯后,都影響著飲水安全工程效益的發(fā)揮。
此外,重建輕管,長效管理機制缺失,管理難度大,管理人員素質低等也是目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無法正常運轉的重要原因。
期待最佳解
針對投入偏低問題,周振民認為,應建立多元化的供給主體結構,在公共品供給中引入競爭機制。“解決政府公共服務低效率和資金不足困境的最好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壟斷地位,積極實行公共服務的民營化,建立起公私機構之間的競爭。”他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改水指導中心主任陶勇則建議積極推廣WHO的水質管理工具“飲水安全計劃”。通過各種形式提高農村飲水管理人員的素質,開展與飲水有關的健康教育,提高農民的飲水安全衛(wèi)生知識意識,倡導農民參與式的飲水管理模式。
李昌平則認為,要強調農民組織及農民組織主體性的建設,以農民的共同體作為主體,由國家進行補貼。其次,他認為集中式供水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論,對于比較分散的農民,應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建立家庭式供水系統(tǒng),并由政府進行補貼。
這意味著從現在到2015年“十二五”結束的3年內,我國平均每年要解決60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規(guī)劃人口不降反增
今年3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截至目前,《規(guī)劃》雖仍未正式出臺,但社會各界對其關注度已逐漸升溫。
根據《規(guī)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全面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使全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據中國灌溉排水中心處長張漢松介紹,2005年水利部、衛(wèi)生部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合組織了一次調查復核,“原調查評估核定的剩余人數為1.02億,‘十二五’規(guī)劃中新增了1.96億人”。
新增原因是,水源來水減少或枯竭、水源水質污染、生活應用水水質標準提高、上世紀90年代以前已建部分工程老化破損報廢、移民搬遷以及國有農林場和農村學校新納入《規(guī)劃》。
如目前農村飲用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依然偏低。新建水廠絕大多數為小規(guī)模的集中式供水系統(tǒng),建設標準低,預示這些水廠的使用年限短,面臨再次改水甚至三次改水。
衛(wèi)生方面,農村飲水水質合格率低,相對合格率只有50%左右。且目前農村市場的集中供水90%沒有衛(wèi)生許可,微生物不合格問題突出,存在腸道傳染病暴發(fā)風險,且氟砷和有機污染問題仍很嚴重。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所研究室副主任賈燕南則介紹,消毒問題也是農村供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之一。據賈燕南介紹,目前農村集中式供水系統(tǒng)消毒率僅為20%左右。
“無米之炊”
飲水先要有水,但缺水,尤其是水質性缺水是目前農村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今天農村的每條河流幾乎都被污染,地下水也污染嚴重。”河北大學中國鄉(xiāng)村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昌平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昌平認為,如果從工程建設的角度看,飲水安全“十二五”規(guī)劃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但有了工程,不等于就能真正飲用到安全水。水源問題若得不到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成為“無米之炊”。
張漢松也指出,農業(yè)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不達標排放,直接威脅農村飲用水水源。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工作薄弱是農村飲水安全面臨的重要問題。
“作為供水工程,首先要做好水源的建設工作。”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文朝表示。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劉文朝剛從安徽定遠縣考察回京,“當地有15座農村水廠,覆蓋了全縣七八十萬人口,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影響之大可想而知。”他說。
投資低標準低管理難
據悉,“十二五”期間,規(guī)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為1750億元。
“目前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已進入大規(guī)模建設階段。”張敦強表示。不過,據他提供的數據,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央下達投資計劃人均為511元。2011年各省實際下達投資計劃平均每人536元,標準明顯偏低。
以黑龍江為例,由于投資和建設標準低,2000~2004年間該省建設的工程,多數只建設到集中供水點,當地俗稱“四個一工程”(一眼井、一座井房、一臺水泵、一套供水設備,合閘可以供水)。近幾年當地采取了很多措施籌集資金引水入戶,但目前全省仍有2000多處工程沒有實現入戶,工程效益沒有充分發(fā)揮,個別工程甚至面臨報廢危險。
“黑龍江‘解困’時期建設的部分工程沒能充分發(fā)揮效益。”張漢松表示。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城市水務工程研究院院長周振民則認為,地方財政供給能力有限,限制了飲水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不健全,權責不明,農民用水協會發(fā)展滯后,都影響著飲水安全工程效益的發(fā)揮。
此外,重建輕管,長效管理機制缺失,管理難度大,管理人員素質低等也是目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無法正常運轉的重要原因。
期待最佳解
針對投入偏低問題,周振民認為,應建立多元化的供給主體結構,在公共品供給中引入競爭機制。“解決政府公共服務低效率和資金不足困境的最好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壟斷地位,積極實行公共服務的民營化,建立起公私機構之間的競爭。”他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改水指導中心主任陶勇則建議積極推廣WHO的水質管理工具“飲水安全計劃”。通過各種形式提高農村飲水管理人員的素質,開展與飲水有關的健康教育,提高農民的飲水安全衛(wèi)生知識意識,倡導農民參與式的飲水管理模式。
李昌平則認為,要強調農民組織及農民組織主體性的建設,以農民的共同體作為主體,由國家進行補貼。其次,他認為集中式供水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論,對于比較分散的農民,應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建立家庭式供水系統(tǒng),并由政府進行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