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第三方檢測缺乏監督 作弊幾乎成為潛規則
[2012/1/5]
對于第三方檢測機構來說,目前的監督機制很難滿足整個行業的發展。
一些企業為了能夠順利申請產品質量證書,往往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在下單之后一兩天內就出具檢測報告。在這么短的情況下,第三方檢測機構要么選擇不做,要么出具假報告。為了維護客戶關系、爭取到客戶,多數第三方檢測機構會選擇直接撰寫報告。
在一些小型第三方檢測機構中,這樣作弊的情況幾乎成了潛規則。
近日,蒙牛黃曲霉毒素M1事件將產品質量檢測推到公眾眼前。相關新聞報道稱,由于眉山工廠原奶質檢員工作中出現重大失誤,導致這一批次原奶中超標的黃曲霉毒素未能檢出。因此,蒙牛公司的自檢程序遭到了強烈質疑。
去年,地溝油回流餐桌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然而,由于檢測的復雜性,目前針對地溝油的檢測方法仍然空缺。有關檢測、研究機構正在積極向國家推薦自己的地溝油快速檢測方案。
2008年3月,三鹿問題奶粉事件浮出水面。隨后,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對三鹿集團所產的16批次嬰幼兒系列奶粉進行檢測,結果有15個批次檢出三聚氰胺。
2009年11月9日,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送檢檢測報告顯示,農夫山泉、統一企業和廣東香大食品等五款產品不合格。其中,農夫山泉砷超標。
很快,復檢結果顯示產品含砷量不超標。事故調查組聲明,檢測設備老化失靈和人員操作不當導致初檢結果有誤。
近年來,以公正、權威為目標的第三方檢測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左右著種種公共安全事件的進展。據記者調查,國內第三方檢測由于監督力度不足與市場不規范,亂象頻生,行業仍在艱難前行。
無序競爭:說好的誠信呢?
國內一家權威檢測機構負責人張勇(化名)向《中國科學報》記者透露,在食品、消費品領域的檢測中,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了盈利,不惜違背誠信、違規操作。
由于一些企業在申請質量證書時需要提交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往往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在下單之后一兩天內就出具檢測報告。
“有些指標根本沒辦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出結果,第三方機構要么選擇不做,要么出具假報告以保證企業能順利申請到證書。”張勇指出,為了維護客戶關系、爭取到客戶,多數第三方檢測機構會選擇直接撰寫報告。
“實驗都沒做,怎么能出報告呢?”對此,他有些痛心。然而,在一些小型第三方檢測機構中,這樣作弊的情況幾乎成了潛規則。
同樣,建筑檢測領域也面臨相同的困境。中冶建筑研究總院建筑工程檢測中心、冶金工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檢測中心主任助理吳雙九對《中國科學報》表示,該領域檢測機構門檻較低,企業只需80萬元的注冊資金便有資格開展業務。
“這些檢測機構競爭的核心并不在能力上,而在于如何為客戶提供‘合格’的報告,價錢很低。”他說。
毋庸置疑,這對于相對正規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而言,目前的行業亂象造成了不公平競爭。這最終會讓正規第三方檢測機構失掉很多市場份額,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而一家大型綜合性第三方檢測機構負責人李楊(化名)稱:“強調公信力也并非完全出于誠信,更多的還是以盈利為目的。對民營檢測機構而言,造假節省下來的成本遠比風險小得多。”
打個比方,幫助客戶“造假”也許只會為公司節省最多20%的成本。一旦因為檢測造假出現問題,帶來的損失則多半會讓公司因為喪失公信力而倒閉。“企業要想不斷壯大,獲取長期的盈利,檢測機構必須選擇遵守誠信。”李楊強調說。
在李楊看來,大型企業可以選擇放棄可能威脅公信力的客戶要求,但有時,誠信和良好的市場秩序也分不開。
比如,企業在各方監督下,無法再通過假報告、假證書獲得長期利益,企業自身便會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準確的檢測報告。這樣,第三方檢測才能真正起到公正、權威的作用。
缺少監督:有媽的孩子像根草?
記者走訪檢測行業幾家權威機構時發現,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隊伍遠比想象中的龐大。然而,對這一領域的監督力度卻與之發展的腳步不匹配。
目前,在技術上,第三方實驗室首先需經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認監委)頒發的CNAS認可。而行政上則需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頒發CMA認證。
在進行具體行業檢測業務時,還需經過其行業主管部門的授權。例如,建筑行業檢測需通過建設部授權,環境行業檢測則需通過環保部授權。
然而,張勇發現,盡管有如此眾多的部門對實驗室進行技術和行政上的授權,對第三方的監督卻如同“紙老虎”。
“在技術上,目前的監督機制很難滿足整個行業的發展。”張勇認為。
在實驗室水平和能力上,最重要的一個技術指標就是保證樣品值的準確性。多位業內人士稱,此次蒙牛事件的核心則在于其自有實驗室由于種種原因沒能檢測出黃曲霉毒素,排除管理問題,實驗室在技術上需承擔一定的責任。
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口農夫山泉事件也是由于技術水平問題所導致。2009年11月,海口工商局在抽樣檢查中發現,農夫山泉中砷含量超標。經過核實發現,抽查樣品中的砷含量并沒有超標。正是檢測機構技術上的失誤給企業帶來了巨大損失。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成仁曾在一次報告中介紹,實驗室間的比對和能力驗證是一個較好的辦法。比對由國家標準實驗室或一個已認可的實驗室對某一樣品出具參考值,并據此對各個參加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進行評定。
張勇向記者描述,自己負責的實驗室每年至少參加20次比對,他很少在參加比對時看到固定的同行。“大部分實驗室從不參加比對。”
同時,盡管頒發認證認可的政府部門對第三方檢測機構定期進行檢查,但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坦白,“作弊之風盛行”。
“現在的考核水分很大,檢查團來實驗室前,所有的準備都做好了。”一家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業務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透露,“等于考試作弊,無論怎么考都是滿分。”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進入國家檢測標準中。眾多第三方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檢測三聚氰胺的執照。然而,它們中的一些正是通過“作弊”通過了檢查并獲得了執照。
隨后,國家質監局發布標準樣品進行進一步認證時卻發現,真正靠能力和水平通過檢測的第三方寥寥無幾。
對此,記者試圖與相關管理部門取得聯系,但未獲回復。
此外,有助于形成互相監督的行業間組織在這個領域極度缺乏。2009年,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開始每年舉辦一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旨在促進我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的發展,加強第三方實驗室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
但據記者了解,除此之外,第三方行業還沒有形成其他行業間組織或者行業溝通平臺。
先天不足:國際大牌的手下敗將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獲得資質認定的第三方實驗室數量達22000家左右,分布于全國所有的省(市、區),涉及不同行業和領域,從國家級到縣級,既有獨立法人也有委托法人,既有國有也有合資和股份制實驗室。
然而,對比國外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歷史,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就顯得有些先天不足了。
15世紀中期,隨著歐美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了保證產品品質,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形式開始出現。進入19世紀后,逐漸成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普遍介入商品檢測,形成具有中立性和公信力的行業,并成為一種自覺的商業行為。
1989年,英國天祥認證集團(Intertek)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檢測市場的外資檢測機構。目前,包括法國BV、德國TUV、瑞士SGS、美國UL等世界知名檢測機構已在我國扎營布陣,這使得本就剛剛起步的國內第三方檢測行業面臨新的競爭。
據了解,外資檢測機構已占據我國檢測市場份額的35%以上,而民營檢測機構的市場份額則只有10%。
有專家認為,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起步晚,正處于發展初期,凸顯出來的問題有其時代背景。
李楊所在的公司主要面向國際市場。他深深感到,國際市場從檢測機構、企業到政府部門,都處于互相監督和自我約束的良性發展中。
例如,相對于國內煩瑣卻收效見微的認證認可和檢查程序,國外第三方檢測機構往往只需受到用戶的首肯,便能順利開展業務。但是,要獲得用戶的首肯,則需要積累大量的成功案例以證明其檢測能力和公信力。
“這不僅僅是某個環節的差別,而是整個市場成熟度的差別。”李楊評價。
張勇則認為,國外優秀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其品牌上,并在進出口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紡織品進出口行業,國外買家通常會認某一家檢測機構的報告。”他說,“企業為了賣產品,會自愿選擇買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檢測報告。”
這樣一來,諸如SGS、天翔、歐陸分析等世界知名的跨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就在國內市場競爭中占優。而入駐本土的外資公司也同樣會將國際第三方檢測機構作為首選。
對于技術水平,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則一致表示,國內第三方檢測技術已經充分達到國際水平。如對于食品檢驗,精確到10-9量級已經足夠。而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分析儀器則已經能精確到10-15。
未來發展:“朝陽”如何放光芒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第三方檢測行業面臨嚴峻的考驗,但多名業內人士仍對該行業抱有極大的希望。他們認為,第三方檢測是一個朝陽產業,而該行業目前呈現百花齊放的現狀,屬于一種正常現象。
而在討論朝陽產業如何才能放光芒時,從業者則表示,只有市場大環境的進步才能從根本上推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例如在監督方面,針對目前認證認可出現的問題,管理部門應當鼓勵實驗室多參加比對,甚至組織強制性的比對驗證,以此保證第三方技術水平。
同時,定期抽查“常態化”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工商局在商家不知情的情況下派人去超市買回待檢產品進行檢查,那么,認監委也可以在檢測機構不知情的情況下委托其他單位送檢樣品、查詢儀器記錄。”張勇說。
在管理方面,吳雙九認為,建筑和食品、消費品、醫療等行業一樣,都關乎民生。而如果僅靠市場調節,現有問題會日趨嚴重。因此,第三方應當更多地在政府的管理下規范檢測環節。
另外,完善法律體系、加大處罰力度則是另一項重要的手段。“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應當立即吊銷執照。”張勇表示,市場法律體系的完善有助于第三方行業的發展。
在國外,產品上市后出現問題,消費者能通過法律訴訟獲得賠償。“如果一名消費者勝訴獲賠100塊錢,同樣的產品再被起訴時,則不需要再經過法庭調查,可直接按照第一次的判決結果執行。”李楊說,“如果有1萬件產品,生產企業就要賠償100萬元。”
對生產企業的大力度處罰促使它們需要真實可靠的第三方檢測。而第三方檢測機構一旦出具錯誤或者虛假的報告,則將被客戶擯棄,可謂“滅頂之災”。
可以說,國外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成為企業市場準入的一塊奠基石,檢驗結果對于制造商來說是市場競爭的指明燈。
但是,我國的商品卻仍沿襲強制化檢測,企業也多處于被動狀態。
張勇介紹,中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以自檢為主,以第三方為輔。首先,企業自檢能夠保證時間節點;其次,異常的結果也不必擔心泄密,單位內部還可以想辦法協調。
他認為,隨著市場競爭透明度和公眾關注度的增加,應當鼓勵企業主動選擇第三方檢測。“這不僅是國際先進經驗的借鑒,也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張勇稱。
一些企業為了能夠順利申請產品質量證書,往往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在下單之后一兩天內就出具檢測報告。在這么短的情況下,第三方檢測機構要么選擇不做,要么出具假報告。為了維護客戶關系、爭取到客戶,多數第三方檢測機構會選擇直接撰寫報告。
在一些小型第三方檢測機構中,這樣作弊的情況幾乎成了潛規則。
近日,蒙牛黃曲霉毒素M1事件將產品質量檢測推到公眾眼前。相關新聞報道稱,由于眉山工廠原奶質檢員工作中出現重大失誤,導致這一批次原奶中超標的黃曲霉毒素未能檢出。因此,蒙牛公司的自檢程序遭到了強烈質疑。
去年,地溝油回流餐桌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然而,由于檢測的復雜性,目前針對地溝油的檢測方法仍然空缺。有關檢測、研究機構正在積極向國家推薦自己的地溝油快速檢測方案。
2008年3月,三鹿問題奶粉事件浮出水面。隨后,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對三鹿集團所產的16批次嬰幼兒系列奶粉進行檢測,結果有15個批次檢出三聚氰胺。
2009年11月9日,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送檢檢測報告顯示,農夫山泉、統一企業和廣東香大食品等五款產品不合格。其中,農夫山泉砷超標。
很快,復檢結果顯示產品含砷量不超標。事故調查組聲明,檢測設備老化失靈和人員操作不當導致初檢結果有誤。
近年來,以公正、權威為目標的第三方檢測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左右著種種公共安全事件的進展。據記者調查,國內第三方檢測由于監督力度不足與市場不規范,亂象頻生,行業仍在艱難前行。
無序競爭:說好的誠信呢?
國內一家權威檢測機構負責人張勇(化名)向《中國科學報》記者透露,在食品、消費品領域的檢測中,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了盈利,不惜違背誠信、違規操作。
由于一些企業在申請質量證書時需要提交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往往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在下單之后一兩天內就出具檢測報告。
“有些指標根本沒辦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出結果,第三方機構要么選擇不做,要么出具假報告以保證企業能順利申請到證書。”張勇指出,為了維護客戶關系、爭取到客戶,多數第三方檢測機構會選擇直接撰寫報告。
“實驗都沒做,怎么能出報告呢?”對此,他有些痛心。然而,在一些小型第三方檢測機構中,這樣作弊的情況幾乎成了潛規則。
同樣,建筑檢測領域也面臨相同的困境。中冶建筑研究總院建筑工程檢測中心、冶金工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檢測中心主任助理吳雙九對《中國科學報》表示,該領域檢測機構門檻較低,企業只需80萬元的注冊資金便有資格開展業務。
“這些檢測機構競爭的核心并不在能力上,而在于如何為客戶提供‘合格’的報告,價錢很低。”他說。
毋庸置疑,這對于相對正規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而言,目前的行業亂象造成了不公平競爭。這最終會讓正規第三方檢測機構失掉很多市場份額,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而一家大型綜合性第三方檢測機構負責人李楊(化名)稱:“強調公信力也并非完全出于誠信,更多的還是以盈利為目的。對民營檢測機構而言,造假節省下來的成本遠比風險小得多。”
打個比方,幫助客戶“造假”也許只會為公司節省最多20%的成本。一旦因為檢測造假出現問題,帶來的損失則多半會讓公司因為喪失公信力而倒閉。“企業要想不斷壯大,獲取長期的盈利,檢測機構必須選擇遵守誠信。”李楊強調說。
在李楊看來,大型企業可以選擇放棄可能威脅公信力的客戶要求,但有時,誠信和良好的市場秩序也分不開。
比如,企業在各方監督下,無法再通過假報告、假證書獲得長期利益,企業自身便會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準確的檢測報告。這樣,第三方檢測才能真正起到公正、權威的作用。
缺少監督:有媽的孩子像根草?
記者走訪檢測行業幾家權威機構時發現,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隊伍遠比想象中的龐大。然而,對這一領域的監督力度卻與之發展的腳步不匹配。
目前,在技術上,第三方實驗室首先需經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認監委)頒發的CNAS認可。而行政上則需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頒發CMA認證。
在進行具體行業檢測業務時,還需經過其行業主管部門的授權。例如,建筑行業檢測需通過建設部授權,環境行業檢測則需通過環保部授權。
然而,張勇發現,盡管有如此眾多的部門對實驗室進行技術和行政上的授權,對第三方的監督卻如同“紙老虎”。
“在技術上,目前的監督機制很難滿足整個行業的發展。”張勇認為。
在實驗室水平和能力上,最重要的一個技術指標就是保證樣品值的準確性。多位業內人士稱,此次蒙牛事件的核心則在于其自有實驗室由于種種原因沒能檢測出黃曲霉毒素,排除管理問題,實驗室在技術上需承擔一定的責任。
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口農夫山泉事件也是由于技術水平問題所導致。2009年11月,海口工商局在抽樣檢查中發現,農夫山泉中砷含量超標。經過核實發現,抽查樣品中的砷含量并沒有超標。正是檢測機構技術上的失誤給企業帶來了巨大損失。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成仁曾在一次報告中介紹,實驗室間的比對和能力驗證是一個較好的辦法。比對由國家標準實驗室或一個已認可的實驗室對某一樣品出具參考值,并據此對各個參加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進行評定。
張勇向記者描述,自己負責的實驗室每年至少參加20次比對,他很少在參加比對時看到固定的同行。“大部分實驗室從不參加比對。”
同時,盡管頒發認證認可的政府部門對第三方檢測機構定期進行檢查,但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坦白,“作弊之風盛行”。
“現在的考核水分很大,檢查團來實驗室前,所有的準備都做好了。”一家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業務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透露,“等于考試作弊,無論怎么考都是滿分。”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進入國家檢測標準中。眾多第三方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檢測三聚氰胺的執照。然而,它們中的一些正是通過“作弊”通過了檢查并獲得了執照。
隨后,國家質監局發布標準樣品進行進一步認證時卻發現,真正靠能力和水平通過檢測的第三方寥寥無幾。
對此,記者試圖與相關管理部門取得聯系,但未獲回復。
此外,有助于形成互相監督的行業間組織在這個領域極度缺乏。2009年,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開始每年舉辦一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旨在促進我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的發展,加強第三方實驗室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
但據記者了解,除此之外,第三方行業還沒有形成其他行業間組織或者行業溝通平臺。
先天不足:國際大牌的手下敗將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獲得資質認定的第三方實驗室數量達22000家左右,分布于全國所有的省(市、區),涉及不同行業和領域,從國家級到縣級,既有獨立法人也有委托法人,既有國有也有合資和股份制實驗室。
然而,對比國外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歷史,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就顯得有些先天不足了。
15世紀中期,隨著歐美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了保證產品品質,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形式開始出現。進入19世紀后,逐漸成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普遍介入商品檢測,形成具有中立性和公信力的行業,并成為一種自覺的商業行為。
1989年,英國天祥認證集團(Intertek)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檢測市場的外資檢測機構。目前,包括法國BV、德國TUV、瑞士SGS、美國UL等世界知名檢測機構已在我國扎營布陣,這使得本就剛剛起步的國內第三方檢測行業面臨新的競爭。
據了解,外資檢測機構已占據我國檢測市場份額的35%以上,而民營檢測機構的市場份額則只有10%。
有專家認為,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起步晚,正處于發展初期,凸顯出來的問題有其時代背景。
李楊所在的公司主要面向國際市場。他深深感到,國際市場從檢測機構、企業到政府部門,都處于互相監督和自我約束的良性發展中。
例如,相對于國內煩瑣卻收效見微的認證認可和檢查程序,國外第三方檢測機構往往只需受到用戶的首肯,便能順利開展業務。但是,要獲得用戶的首肯,則需要積累大量的成功案例以證明其檢測能力和公信力。
“這不僅僅是某個環節的差別,而是整個市場成熟度的差別。”李楊評價。
張勇則認為,國外優秀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其品牌上,并在進出口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紡織品進出口行業,國外買家通常會認某一家檢測機構的報告。”他說,“企業為了賣產品,會自愿選擇買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檢測報告。”
這樣一來,諸如SGS、天翔、歐陸分析等世界知名的跨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就在國內市場競爭中占優。而入駐本土的外資公司也同樣會將國際第三方檢測機構作為首選。
對于技術水平,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則一致表示,國內第三方檢測技術已經充分達到國際水平。如對于食品檢驗,精確到10-9量級已經足夠。而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分析儀器則已經能精確到10-15。
未來發展:“朝陽”如何放光芒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第三方檢測行業面臨嚴峻的考驗,但多名業內人士仍對該行業抱有極大的希望。他們認為,第三方檢測是一個朝陽產業,而該行業目前呈現百花齊放的現狀,屬于一種正常現象。
而在討論朝陽產業如何才能放光芒時,從業者則表示,只有市場大環境的進步才能從根本上推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例如在監督方面,針對目前認證認可出現的問題,管理部門應當鼓勵實驗室多參加比對,甚至組織強制性的比對驗證,以此保證第三方技術水平。
同時,定期抽查“常態化”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工商局在商家不知情的情況下派人去超市買回待檢產品進行檢查,那么,認監委也可以在檢測機構不知情的情況下委托其他單位送檢樣品、查詢儀器記錄。”張勇說。
在管理方面,吳雙九認為,建筑和食品、消費品、醫療等行業一樣,都關乎民生。而如果僅靠市場調節,現有問題會日趨嚴重。因此,第三方應當更多地在政府的管理下規范檢測環節。
另外,完善法律體系、加大處罰力度則是另一項重要的手段。“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應當立即吊銷執照。”張勇表示,市場法律體系的完善有助于第三方行業的發展。
在國外,產品上市后出現問題,消費者能通過法律訴訟獲得賠償。“如果一名消費者勝訴獲賠100塊錢,同樣的產品再被起訴時,則不需要再經過法庭調查,可直接按照第一次的判決結果執行。”李楊說,“如果有1萬件產品,生產企業就要賠償100萬元。”
對生產企業的大力度處罰促使它們需要真實可靠的第三方檢測。而第三方檢測機構一旦出具錯誤或者虛假的報告,則將被客戶擯棄,可謂“滅頂之災”。
可以說,國外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成為企業市場準入的一塊奠基石,檢驗結果對于制造商來說是市場競爭的指明燈。
但是,我國的商品卻仍沿襲強制化檢測,企業也多處于被動狀態。
張勇介紹,中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以自檢為主,以第三方為輔。首先,企業自檢能夠保證時間節點;其次,異常的結果也不必擔心泄密,單位內部還可以想辦法協調。
他認為,隨著市場競爭透明度和公眾關注度的增加,應當鼓勵企業主動選擇第三方檢測。“這不僅是國際先進經驗的借鑒,也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張勇稱。
上一篇:儀器儀表行業發展淺析
下一篇:國務院鼓勵外商投資儀表儀器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