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發布

[2011/11/29]

  為促進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9日發布《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包括工業產品質量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規劃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組織實施等六部分,旨在指導 “十二五”工業產品質量加快發展提升。

  附件: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

  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

  提高工業產品質量水平,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的主要任務,也是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為了促進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工業產品質量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我國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持續向好,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制造能力日益提高,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較好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鋼鐵、有色、石化和建材等主要原材料產品技術標準和質量水平基本與國際接軌;航天、發電、軌道交通等重大裝備研發生產實現自主化,工程機械、通用裝備質量與可靠性水平不斷提高,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輕工、紡織、家電等消費類產品實現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新產品層出不窮,質量檔次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第三代移動通信、數字音視頻、基礎軟件等信息技術產品的主要功能和性能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盡管取得了這些成績,但受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的制約,我國工業產品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總體發展不平衡。部分產品質量差、檔次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二是標準結構不合理,部分技術標準水平低、貫徹實施不力;三是產業基礎差,創新能力不強。部分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四是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一些企業質量責任意識不強,管理不規范,質量信譽不高;五是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重大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六是基礎能力建設投入不足,監管機制不健全,質量公共服務與管理能力薄弱。

  (二)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推進的重要階段,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首先,世界經濟格局調整和產業轉移呈現加速態勢,驅動傳統產業創新和新興產業崛起,迫切要求我國建立更加堅實的質量基礎,這為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動力。其次,經濟全球化大勢所趨,深度參與全球化進程和國際市場競爭,迫切要求我國工業加快產業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和進出口結構轉型升級,這為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提供了清晰路徑。再次,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增長,顯著提高生活質量的現實訴求更加強烈,迫切要求我國不斷研發生產出品種更多、質量更好、服務更有保障的新一代工業產品,這為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提供了持久需求。最后,全面完成“十二五” 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任務,為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物質基礎,迫切要求加快我國工業實現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這為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指出了明確目標。

  “十二五”期間,工業產品質量發展也將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第一,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質量法制建設滯后依然是產品質量發展必須面對的基本國情。第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搶奪市場機遇成為企業生產經營常態,大量新產品在未經充分試驗驗證的情況下倉促投放市場,造成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不斷聚集甚至集中爆發的趨勢性特征日益凸顯。第三,新一代工業產品呈現集成化、智能化、復雜化特征,研發生產日趨全球化與網絡化,加之新技術、新材料與新工藝的大量應用,致使產品質量問題的誘發因素越來越多與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內在要求越來越高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全社會對質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與基礎作用的認識仍然不高,制約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提升的體制機制問題在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

  面對機遇與挑戰,走出一條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互統一、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國工業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命題。破解這一命題的關鍵和難點在質量。“十二五”時期,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扣科學發展主題,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統籌規劃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切實加強行業指導,著力改善品種質量,努力保障消費安全,全力推進工業產品質量建設。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遵循“強化基礎,提升能力,創新形象,支撐發展”的方針,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增強競爭力為核心,以開發品種、提升質量、培育品牌、改善服務、提高效益為著力點,充分發揮“政府指導、行業自律、企業主體、社會監督”作用,構建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把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強化基礎。圍繞工業經濟長遠發展對產品質量的內生需要,加強標準貫徹、質量檢測、技術評價、人才培養與公共服務等基礎能力,以及公共質量資源與通用數據平臺建設,改善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保障條件。

  ——提升能力。通過加強技術改造與制度創新、加快技術進步與管理升級,推動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集成應用,突破制約工業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性、基礎性、瓶頸性質量技術問題和系統性、全局性、機制性質量管理難題,大幅提升質量設計、保證與服務能力,推動質量技術水平與質量管理水平、產品質量水平與服務質量水平實現同步提高。

  ——創新形象。立足國內市場,面向國際市場,不斷優化產品結構,豐富花色品種,提升質量檔次,帶動我國工業從以低端、低附加值產品研發生產格局為主,向以高端、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生產格局為主轉型升級。接軌國際先進標準,研制生產出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與發展趨勢的高質量產品,提升我國工業產品的質量信譽與品牌形象。

  ——支撐發展。抓住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和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有利時機,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技術進步與管理創新為動力,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實現我國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質量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積極治標與穩健治本相結合

  圍繞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急需,找準加快產品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加強技術改造、標準貫徹與產業政策引導,促進我國工業產品的質量水平在短期內有一個明顯提升。同時,著眼工業經濟長遠發展,圍繞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快技術進步與管理創新,構建質量工作長效機制,解決制約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推動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水平實現跨越發展。

  2.堅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與加強政府監管相結合

  加強法制建設、政策引導和宣傳教育,促進企業發揮質量主體作用,切實履行質量發展與質量保證責任。同時,加強政府監管,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質量欺詐、不實宣傳、虛假聲明等質量違法、違規行為,有效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3.堅持扶持先進與限制落后相結合

  建立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激勵機制,通過典型示范與政策扶持,引導和帶動全行業,特別是新興產業與中小企業產品質量發展。同時,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與升級,營造供需基本平衡且競爭適度的市場環境,重建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良性選擇機制,推動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4.堅持立足國情與接軌國際相結合

  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階段的實際需要,立足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現實條件,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突出抓好主導產業、新興產業與消費熱點等領域的品種開發、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工作。同時,跟蹤全球市場動態,接軌國際先進標準,滿足不斷升級的國際消費需求,以質量拓市場、謀發展。

  (三)規劃目標

  1.總目標

  到2015年,工業產品質量的總體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

  ——傳統產業的產品質量、檔次結構更趨合理,附加值和質量水平明顯提高。依法淘汰質量、安全、衛生、環保與能耗不達標的產品。規模以上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的產品產值比重達到90%以上。高端高檔工業產品和關鍵核心零部件自給能力明顯增強。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國內保障程度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全面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檢測能力基本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率達到100%,質量損失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0%,主導產業中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產值比重達到50%。

  ——關系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工業產品全面達到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產品品種更加豐富,售后服務更有保障,促進國內消費需求增長。

  ——自主品牌的質量信譽與品牌形象明顯改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主要行業內的自主品牌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5%,出口產品產值比重達到30%。培育形成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2.重點行業目標

  ——原材料工業。主要產品的質量水平全面達到國家、行業標準要求,重點產品的質量水平與國際接軌。特殊、關鍵與高端產品的質量水平與技術性能明顯改善,國內配套滿足率進一步提高,基本滿足下游產業與重大科技工程發展需要。化工、建材產品的安全性、環保性大幅提升。

  ——裝備工業。主要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達到發達國家同類產品本世紀初的平均水平,售后服務質量與國際接軌。重要基礎件、關鍵零部件、發動機和數控機床等重點產品的可靠性與使用壽命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主要通用裝備和大型成套裝備的整機可靠性大幅提升,農機、汽車、船舶和民用飛機的產品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水平,航天、發電和軌道交通的尖端產品質量達到或保持世界領先水平。高端關鍵基礎零部件的國內配套滿足率和高端基礎制造裝備的國內保障程度明顯提高,高技術關鍵裝備的產品質量實現大幅躍升。

  ——消費品工業。主要產品的質量、安全、衛生、環保與能耗指標全面達到國家、行業標準要求。新興消費品與重點耐用消費品的質量、技術、標準與國際水平接軌,耐用消費品的售后服務質量顯著改善。高端高檔紡織和服裝的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家電出口中,自主品牌產品的產值達到30%。食品、藥品企業的質量管理更加規范,產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電子信息工業。主要產品可靠性、安全性、電磁兼容性及技術性能、環保與能耗指標全面達到國家、行業標準要求。通用元器件、集成電路和軟件等基礎產品的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滿足下游及關聯產業發展需要。重點消費電子產品的使用性能、可靠性與保障性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重大應用軟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和維護性水平顯著提高,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質量與可靠性取得明顯突破。

  三、主要任務

  (一)改善產品質量發展環境

  ——健全質量發展政策與規章制度。在修訂完善已有產業政策、部門規章與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形成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內容協調、措施配套的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政策與規章體系,打造政策透明、措施有效、管理得力的質量發展政策與制度環境,為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提供明確、穩定、持久的政策預期與制度約束,保障工業產品質量的良性發展。

  ——推動工業標準貫徹實施。結合地方、行業特點和企業需求,組織行業協會和標準化專業機構開展工業標準的培訓與宣貫,促進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貫徹實施。圍繞質量、安全、衛生、環保和能耗等領域,檢查、監督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防范和杜絕無標、違標、降標生產。引導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

  ——嚴格行業準入與市場退出管理。加強對關系安全、衛生、環保以及國計民生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行業準入與市場退出管理。在產業政策中,將質量要求列為行業準入條件與考核重點,在嚴格審查申請企業的行業準入資質與能力的同時,重點加強對已獲得準入資格的企業實際運營績效的動態監控與考核,對不能持續滿足質量要求的企業實施強制退出。進一步加強市場退出管理與制度建設,落實企業退出市場后的產品售后服務責任,有效保障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促進地方主管部門履行質量管理職責。支持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切實落實產業政策監管和質量管理指導職責。鼓勵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制定實施地方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落實本地區“十二五”時期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關鍵保障措施。

  (二)加快工業產品質量提升

  ——依靠技術進步帶動品種開發與質量提升。在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計劃中,加大對產品品種開發和質量提升項目的支持力度,重點安排新產品開發、共性技術質量問題攻關、質量與可靠性水平提升,以及增加產品知識產權含量等項目。引導企業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加大技術創新步伐,積極研發、引進和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加快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種更新換代。鼓勵企業加強工業軟件的研發應用,大幅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企業加快科研成果的專利化、標準化和產業化,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深化推進質量示范工程。推動各地區、各行業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的經濟特點和產品質量發展需求,積極實施地方質量振興和行業質量興業活動。組織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針對本地區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或新興產業發展中的產品質量瓶頸問題,實施質量振興示范工程;組織行業協會針對制約行業整體質量提升的產品質量瓶頸問題,實施質量興業示范工程。

  ——開展共性技術質量問題攻關。圍繞原材料、裝備、消費品和電子信息產品等領域的共性、關鍵和重大技術質量問題,組織產學研用各方資源,聯合開展設計、工藝、制造、檢驗、檢測、試驗等產品質量形成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驗證與評價技術、方法與設備的研發與攻關。

  ——促進工業產品質量達標。圍繞鋼鐵、有色、石化、建材、輕工、紡織、汽車、船舶、裝備制造及電子信息等行業開展重點工業產品質量達標備案管理,推動工業企業全面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產品質量達標率大幅提升,重點工業產品的質量水平全面達到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要求;部分企業的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推進品牌培育與發展。大力推進國家品牌、區域品牌、行業品牌和企業品牌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塑造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新形象。優先安排與品牌建設有關的技術改造、質量攻關、標準制修訂及檢測能力建設項目。支持企業針對國際、國內市場的不同特點和消費需求差異,制定實施品牌多元化、系列化發展戰略,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品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積極收購國外品牌,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的商標注冊,促進自主品牌的國際化。建立品牌培育評價機制,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宣傳,加快產品開發和品種創新,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

  ——扶持中小企業質量發展。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行業協會、社會中介機構和大中型骨干企業的支持、引導與幫扶作用,增強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業鏈的整體質量水平。鼓勵具有行業經驗、技術人才以及先進的檢驗、檢測、試驗設備和設施的第三方為質量保證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檢驗、檢測、試驗服務和質量技術支撐。鼓勵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配套關系,帶動中小企業的專業化發展和自主品牌培育。支持中小企業依靠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加快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和設備,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三)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

  ——建立質量信譽社會評價機制。發揮行業協會、社會中介機構、新聞媒體和消費者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探索應用第三方信用評估服務,建立工業企業質量信譽社會評價機制,形成以企業為本、地方政府與行業主管部門聯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質量信譽建設格局。圍繞有效保障消費安全和切實改善民生,突出抓好消費品工業和食品行業的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十二五”時期,工業企業的質量誠信意識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率持續下降,消費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明顯減少。

  ——發揮社會性組織的自律作用。支持區域性組織、行業協會、專業協會和企業聯盟等社會性組織建立健全以質量保證和質量承諾為基礎、面向組織內全體成員單位的自律性規范或公約,約束企業質量經營行為。鼓勵區域性組織、行業協會、專業協會和企業聯盟建立針對全體成員單位的質量安全預警信息披露、報告與共享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營造質量誠信的文化氛圍。協調發揮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社會中介機構、消費者組織和新聞媒體等各方面的監督、引導、教育、培訓與宣傳作用,大力宣傳、獎勵誠實經營、守信用、信譽好的優秀企業,及時曝光、制約和懲戒虛假經營、不講誠信、信譽差的不良企業,營造崇尚誠信經營、追求質量卓越、尊重顧客利益的市場環境與文化氛圍。

  (四)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

  ——規范企業自我聲明行為。推行產品質量企業自我聲明制度,引導企業通過產品質量自我聲明,承諾和履行保證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協同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自我聲明內容真實性、格式規范性的監督、評價與管理,防范和杜絕企業自我聲明中的違法、違規、違約行為。

  ——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發揮行業協會、社會中介機構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指導和督促企業建立覆蓋研發、采購、制造、運輸、銷售與售后服務等環節的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著力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支持企業加強班組建設和現場質量知識培訓,積極開展群眾性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建立最高管理者對產品質量負總責的質量工作推進機制。鼓勵企業依靠信息化手段,推進質量技術與質量管理創新,進一步增強對產品供應鏈和全壽命期的質量控制。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高,一批重點企業的質量管理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加強質量工程師和專業技能人員培養與使用。推行全行業質量教育,進一步普及質量知識。支持企業結合行業及自身特點,加強質量應知應會和崗位專業技能培訓,嚴格檢驗、檢測、試驗、評審、驗收等關鍵崗位的持證上崗與績效考核。配合有關部門深入開展質量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與技能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引導企業積極培養和使用注冊質量工程師和專業技能人才。

  ——強化管理體系標準貫徹實施。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全面貫徹實施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測量、風險、能源以及社會責任等管理體系標準。加快推進具有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及其配套標準的貫徹實施,重點在汽車行業貫徹實施ISO/TS16949,在通信行業貫徹實施TL9000,在航空、航天行業貫徹實施AS9100,在醫療器械行業貫徹實施 ISO13485,在食品行業貫徹實施ISO22000和HACCP,在藥品行業貫徹實施GAP/GMP/GSP。鼓勵企業結合產業特點和供應鏈結構,建立覆蓋各級供應商的管理體系貫徹實施模式,推動各級供應商同步貫徹實施相關管理體系標準及其配套標準,全面提升供應鏈質量管理水平。

  ——推廣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組織行業協會、專業協會和科研院所,結合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共性或瓶頸質量問題,開展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示范應用。鼓勵企業結合行業特點,開展統計過程控制、實驗設計、質量功能展開、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可靠性工程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應用及典型經驗交流推廣,引導企業樹立持續質量改進的先進理念,建立注重學習與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企業文化。到2015年,累計完成500項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廣應用示范項目。

  (五)提高質量公共管理水平

  ——推進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針對新興的產業集群、區域經濟圈、特色園區、孵化基地以及中小企業聚集區,繼續規劃建設一批質量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實現質量公共服務資源的合理布局、廣泛覆蓋和便利使用。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要,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選擇和設立一批技術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突出的產品質量和技術評價專業機構;建立完善行業計量技術服務體系;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工業領域國家產品質檢中心的規劃與建設,重點做好新興產業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培育和實驗室建設。到2015年,建成一批質量公共服務平臺及產品質量和技術評價實驗室。質量公共服務平臺對產業集群、區域經濟圈、特色園區、孵化基地和中小企業聚集區的覆蓋率達到80%;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質量服務平臺覆蓋率達到100%。

  ——建立質量監測預警平臺。建立自主品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質量競爭力評價體系和工業產品質量指標體系。整合利用監督抽查、執法打假、消費者投訴、出口商品檢驗等質量信息,以政府相關部門為主導,發揮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利用現有檢測機構、消費者組織等渠道,吸納企業和消費者參與,建立國家、地方和行業兩級的工業產品質量監測預警網絡平臺,加強產品質量安全重大風險信息的收集、分析與報告,有效防范和應對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

  ——支持質量管理公共政策與法規研究。支持有關科研院所,結合加強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指導以及推進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等需要,開展質量管理政策、法規與基礎理論方法研究。重點開展質量法律、法規研究與制定,市場準入政策研究,社會監督機制研究,產品質量行政許可機制研究,工業標準貫徹與標準化政策研究,以及檢測能力建設與合格評定政策研究。

  ——組織開展質量管理國際交流。組織開展質量建設與工業發展、技術評價與質量控制、技術壁壘與工業標準、自我聲明與合格評定、消費安全與權益保護等方面的質量管理國際交流活動。通過組織國際性質量管理與發展論壇、參觀訪問國外工業企業、引進國外質量專家、出國培訓等多種形式,學習、引進發達國家加強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先進經驗與成功做法,不斷提升質量公共管理水平。

  四、重點工程

  (一)質量基礎能力發展工程

  ——關鍵領域標準建設。圍繞產業發展、質量提升與消費安全保障需要,加快關鍵領域的工業標準制定實施,帶動質量、安全、衛生、環保與能耗要求與國際接軌。重點制定實施航空、航天、船舶、通信等支柱產業以及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技術與管理標準,家電及關鍵零部件的可靠性與能耗標準,農機、工程機械、農藥、紡織、服裝、涂料等產品的安全標準,以及軟件產品及其測試標準。

  ——行業質量檢測和計量能力提升。在鋼鐵、有色、紡織、汽車等行業,建設在線檢測平臺,推廣在線檢測技術;在農藥、化肥、食品、涂料、電子信息、通信防雷和計費、民爆等行業領域,加強安全性等檢測能力建設;在軸承、齒輪、液壓、氣動、密封、緊固件等基礎零部件行業,加強面向全行業的檢測能力建設,搭建行業檢測試驗平臺。結合輕工、服裝、家電等行業的產品質量與性能安全認證,提高對產品質量、安全、衛生、環保與能耗等領域的檢測能力。面向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強先進檢測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快中小企業集聚區的質量技術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擇優核定一批產品質量和技術評價實驗室,研究建立行業計量技術體系。

  ——基礎數據平臺開發。在裝備、有色、石化、建材、食品、輕工、紡織、電子信息、民爆等行業,建立質量信息采集渠道,跟蹤產品可靠性、缺陷與失效,以及對環境與人身的影響等信息,分行業建立質量基礎數據平臺。重點建設重大裝備質量事故與事故征候數據庫,重大工程材料服役性能數據庫,先進材料解析、測試與綜合性能數據庫,有害物質限量安全數據庫,電子信息產品缺陷數據庫,廢棄工業產品的環境影響數據庫,以及產品使用基礎信息數據庫。

  (二)重點產品質量提升工程

  ——關鍵基礎產品質量攻關。開展關鍵原材料和基礎元器件、零部件的工藝技術攻關,提升關鍵原材料的內在質量、表面質量、尺寸精度和性能穩定性,提高基礎元器件的性能穩定性與可靠性,減少有害物質含量,改善基礎零部件的內在質量和性能穩定性。支持關鍵基礎產品研發生產企業,依靠技術改造與技術進步,提升關鍵工藝裝備和產品檢測系統的技術水平。重點解決特殊鋼、不銹鋼、新型復合材料、超硬材料以及鋁合金、鈦合金、鎂合金等關鍵材料的質量一致性差、性能穩定性低等問題,大幅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重大裝備可靠性提升。加強重大裝備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研究,提高產品加工精度、內在質量和使用壽命。支持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汽車等裝備制造行業,以提升可靠性水平為中心,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與技術攻關,突破制約重大裝備可靠性提升的關鍵材料、工藝與制造技術,推進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工程應用。

  (三)重點行業質量振興工程

  ——消費品行業自主品牌培育。組織開展消費品自主品牌的公益推廣活動。支持企業通過研發核心技術,改進產品外觀設計、包裝質量與售后服務等,不斷提升自主品牌的質量形象與市場競爭力;支持企業依靠信息技術和工業設計,抓住物聯網與新材料發展的機遇,融合新一代創新元素,創新理念,在服裝、家紡、家電、玩具、化妝品等領域培育高端高檔自主品牌;支持企業開展品牌經營,不斷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附加值,加快進入國際主流市場。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自主品牌及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對自主品牌的仿冒與侵權行為。

  ——電子信息行業售后服務優化。完善手機、計算機、彩色電視機等電子信息產品的三包等規定,推動建立電子信息產品售后服務明示制度。引導電子信息產品生產企業建立專業化、現代化、規模化與網絡化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售后服務質量水平。

  ——食品行業質量誠信建設。督促、指導和推動食品生產企業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引導食品生產企業應用新一代物聯網技術,切實加強對產品供應鏈的質量控制。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和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推行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信用檔案制度。

  (四)重點區域質量引領工程

  ——地區產品質量實現協調發展。按照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和工業布局,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和產業基礎等因素,堅持產品質量的特色定位,在優化重點產業生產力布局的同時,實現產品質量協調發展。在東部地區,支持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對接國際先進水平,以創新品種、提升質量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為著力點,加大研發投入和管理創新力度,強化標準化、專利化與品牌經營,推動產品質量實現率先發展。在中西部地區,加強質量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產品質量保障能力。根據資源優勢和地域特點,在發展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實現產品品種質量全面升級。

  ——重點產業聚集地區促進質量共同進步。在重點產業聚集地區,以國家重點工程、產業園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及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為依托,以產業鏈為紐帶,以產品質量同步提升為目標,開展共性質量問題攻關、供應鏈質量改進、示范品牌培育與聯盟標準建設等活動,促進產業聚集區內企業產品質量的協同發展與共同進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品牌與質量競爭優勢。

  五、保障措施

  (一)設立工業產品質量提升專項

  將工業產品質量發展作為《“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的主要任務,并設立工業產品質量提升專項,以保障本規劃主要任務及重點工程的落實與實施。

  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和行業開展質量振興和質量興業活動;支持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業和有關機構“產學研用”相結合,開展共性技術質量問題攻關;支持行業協會和科研院所建立行業性、基礎性、公共性質量技術數據庫;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計量、檢驗、檢測、試驗能力建設,產品質量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建設,以及重點領域的質量基礎科研和質量公共政策研究。

  鼓勵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根據本地區、本行業和本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與發展需要,設立產品質量提升專項和配套資金,合力推進工業產品質量提升。

  (二)推動工業產品質量促進立法

  加強工業產品質量立法工作,研究起草工業產品質量促進條例,明確質量在支撐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突出企業主體作用、行業自律作用、政府引導作用和社會監督作用,規范企業、行業、政府和社會在推進工業產品質量提升中的權利、義務與責任,為工業產品質量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加強質量基礎教育與人才培養

  支持有關部門及院校把質量列入基礎教育教學計劃,實施不同層次的質量教育與培訓。在有條件的院校探索開設質量管理與質量工程專業課程,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兼備的質量專業技術人才。配合有關部門推行質量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和技能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制度。

  (四)綜合運用現有支持政策

  發揮行業準入、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等現有政策的綜合作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工藝技術。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強化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等專項措施對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導向作用,深化開展品牌培育、誠信建設和質量達標等活動,夯實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基礎。

  (五)建立質量發展合力推進機制

  按照“監管并重,突出指導”的原則,統籌國家、地方、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面資源,建立健全“部門指導、行業自律、企業主體、社會監督”的質量工作體系。發揮地方政府、工業主管部門、質量監督與執法部門、行業協會、專業協會、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合力推進機制,形成“國家與地方、部門與行業、企業與社會”協同推進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格局。

  六、組織實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統籌安排本規劃的實施。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地方工業產品質量工作的統籌規劃與組織領導,認真抓好本規劃的貫徹落實;要結合地方工業經濟與產品質量發展的特點、階段、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制定實施地方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落實配套政策和相關工作措施。

  各行業協會、社會中介機構和科研院所要結合本規劃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相關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本規劃的貫徹落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自拍另类| 91久久老司机福利精品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鬼色|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欧美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片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波多野结衣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 国产毛片精选午夜福利网站| 亚洲色图第一页|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日韩综合精品第18页| 国产精品麻豆|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妇人三级| 极品美女aⅴ高清| 91大神精品长腿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手机视频在在线| 2024国内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男人av资源无码网站|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播放二级|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V| 国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天堂岛| 精品国产男人的天堂久久| 亚洲永久网址| 国色天香视频社区手机版| 夜夜草av|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91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