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總砷的測定方法
[2011/10/17]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各類食品中總砷的測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食品中總砷的測定。
其最低檢出濃度:銀鹽法(測定用樣品相當5g)為0.2mg/kg;砷斑法(測定用樣品相當2g)為0.25mg/kg;硼氫化物還原比色法(測定用樣品相當5g)為0.05mg/kg。
第一篇 銀鹽法(第一法)
2 原理
樣品經消化后,以碘化鉀、氯化亞錫將高價砷還原為三價砷,然后與鋅粒和酸產生的新生態氫生成砷化氫,經銀鹽溶液吸收后,形成紅色膠態物,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3 試劑
除特別注明外,所用試劑為分析純,水為去離子水。
3.1 硝酸。
3.2 硫酸。
3.3 鹽酸。
3.4 氧化鎂。
3.5 無砷鋅粒。
3.6 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4+1):量取80mL硝酸,加20mL高氯酸,混勻。
3.7 硝酸鎂溶液(150g/L):稱取15g硝酸鎂[Mg(NO3)2·6H2O],溶于水中,并稀釋至100mL。
3.8 碘化鉀溶液(150g/L):貯存于棕色瓶中。
3.9 酸性氯化亞錫溶液:稱取40g氯化亞錫(SnCl2·2H2O),加鹽酸溶解并稀釋至100mL,加入數顆金屬錫粒。
3.10 鹽酸(1+1):量取50mL鹽酸,加水稀釋至100mL。
3.11 乙酸鉛溶液(100g/L)。
3.12 乙酸鉛棉花:用乙酸鉛溶液(100g/L)浸透脫脂棉后,壓除多余溶液,并使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貯存于玻璃瓶中。
3.13 氫氧化鈉溶液(200g/L)。
3.14 硫酸(6+94):量取6.0mL硫酸,加于80mL水中,冷后再加水稀釋至100mL。
3.15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稱取0.25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C2H5)2NCS2Ag],置于乳缽中,加少量三氯甲烷研磨,移入100mL量筒中,加入1.8mL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分次洗滌乳缽,洗液一并移入量筒中,再用三氯甲烷稀釋至100mL,放置過夜。濾入棕色瓶中貯存。
3.16 砷標準溶液:準確稱取0.1320g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過的或在100℃干燥2h的三氧化二砷,加5mL氫氧化鈉溶液(200g/L),溶解后加25mL硫酸(6+94),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卻的水稀釋至刻度,貯存于棕色玻塞瓶中。此溶液每毫升相當于0.10mg砷。
3.17 砷標準使用液:吸取1.0mL砷標準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硫酸(6+94),加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當于1.0?g砷。
4 儀器
4.1 可見分光光度計。
4.2 測砷裝置:見圖1。
4.2.1 100~150mL錐形瓶:19號標準口。
4.2.2 導氣管:管口19號標準口或經堿處理后洗凈的橡皮塞與錐形瓶密合時不應漏氣。管的另一端管徑為1.0mm。
3.2.3 吸收管:10mL刻度離心管作吸收管用。
5 樣品消化
5.1 硝酸高氯酸—硫酸法
5.1.1 糧食、粉絲、粉條、豆干制品、糕點、茶葉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固體食品:稱取5.00g或10.00g的粉碎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先加水少許使濕潤,加數粒玻璃珠、10~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放置片刻,小火緩緩加熱,待作用緩和,放冷。沿瓶壁加入5mL或10mL硫酸,再加熱,至瓶中液體開始變成棕色時,不斷沿瓶壁滴加硝酸-高氯酸混合液至有機質分解完全。加大火力,至產生白煙,待瓶口白煙冒凈后,瓶內液體再產生白煙為消化完全,該溶液應澄明無色或微帶黃色,放冷。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防止爆沸或爆炸。
加20mL水煮沸,除去殘余的硝酸至產生白煙為止,如此處理兩次,放冷。將冷后的溶液移入50mL或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滌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勻。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1g樣品,相當加入硫酸量1mL。
取與消化樣品相同量的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1.2 蔬菜、水果:稱取25.00g或50.00g洗凈打成勻漿的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10~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以下按5.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5g樣品,相當加入硫酸1mL。
5.1.3 醬、醬油、醋、冷飲、豆腐、腐乳、醬腌菜等:稱取10.00g或20.00g樣品(或吸取10.0mL或20.0mL液體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5~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以下按5.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2g或2mL樣品。
5.1.4 含乙醇飲料或含二氧化碳飲料:吸取10.00mL或20.00mL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先用小火加熱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再加5~10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混勻后,以下按5.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2mL樣品。
吸取5~10mL水代替樣品,加與消化樣品相同量的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和硫酸,按相同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1.5 含糖量高的食品:稱取5.00g或10.0g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先加少許水使濕潤,加數粒玻璃珠、5~10mL硝酸-高氯酸混合后,搖勻。緩緩加入5mL或10mL硫酸,待作用緩和停止起泡沫后,先用小火緩緩加熱(糖分易炭化),不斷沿瓶壁補加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待泡沫全部消失后,再加大火力,至有機質分解完全,發生白煙,溶液應澄明無色或微帶黃色,放冷。以下按5.1.1自“加20mL水煮沸”起依法操作。
5.1.6 水產品:取可食部分樣品搗成勻漿,稱取5.00g或10.0g(海產藻類、貝類可適當減少取樣量),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5~10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混勻后,以下按5.1.1自“沿瓶壁加入5mL或10mL硫酸”起依法操作。
5.2 硝酸-硫酸法
以硝酸代替硝酸-高氯酸混合液進行操作。
5.3 灰化法
5.3.1 糧食、茶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食品:稱取5.00g磨碎樣品,置于坩堝中,加1g氧化鎂及10mL硝酸鎂溶液,混勻,浸泡4h。于低溫或置水浴鍋上蒸干,用小火炭化至無煙后移入馬弗爐中加熱至550℃,灼燒3~4h,冷卻后取出。加5mL水濕潤后,用細玻棒攪拌,再用少量水洗下玻棒上附著的灰分至坩堝內。放水浴上蒸干后移入馬弗爐550℃灰化2h,冷卻后取出。
加5mL水濕潤灰分,再慢慢加入10mL鹽酸(1+1),然后將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坩堝用鹽酸(1+1)洗滌3次,每次5mL,再用水洗滌3次,每次5mL,洗液均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勻。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1g樣品,其加入鹽酸量不少于(中和需要量除外)1.5mL。全量供銀鹽法測定時,不必再加鹽酸。
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3.2 植物油:稱取5.00g樣品,置于50mL瓷坩堝中,加10g硝酸鎂,再在上面覆蓋2g氧化鎂,將坩堝置小火上加熱,至剛冒煙,立即將坩堝取下,以防內容物溢出,待煙小后,再加熱至炭化完全。將坩堝移至馬弗爐中,550℃以下灼燒至灰化完全,冷后取出。
加5mL水濕潤灰分,再緩緩加入15mL鹽酸(1+1),然后將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坩堝用鹽酸(1+1)洗滌5次,每次5mL,洗液均并入容量瓶中,加鹽酸(1+1)至刻度,混勻。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1g樣品,相當于加入鹽酸量(中和需要量除外)1.5mL。
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3.3 水產品:取可食部分樣品搗成勻漿,稱取5.00g置于坩堝中,加1g氧化鎂及10mL硝酸鎂溶液,混勻,浸泡4h。以下按5.3.1自“于低溫或置水浴鍋上蒸干”起依法操作。
6 分析步驟
吸取一定量的消化后的定容溶液(相當于5g樣品)及同量的試劑空白液,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補加硫酸至總量為5mL,加水至50~55mL。
6.1 標準曲線的繪制
吸取0,2.0,4.0,6.0,8.0,10.0mL砷標準使用液(相當0,2.0,4.0,6.0,8.0,10.0?g),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加水至40mL,再加10mL硫酸(1+1)。
6.2 用濕法消化液
于樣品消化液,試劑空白液及砷標準溶液中各加3mL碘化鉀溶液(150g/L),0.5mL酸性氯化亞錫溶液,混勻,靜置15min。各加入3g鋅粒,立即分別塞上裝有乙酸鉛棉花的導氣管,并使管尖端插入盛有4mL銀鹽溶液的離心管中的液面下,在常溫下反應45min后,取下離心管,加三氯甲烷補足4mL。用1cm比色杯,以零管調節零點,于波長520nm處測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
6.3 用灰化法消化液
取灰化法消化液及試劑空白液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吸取0,2.0,4.0,6.0,8.0,10.0mL砷標準使用液(相當0,2.0,4.0,6.0,8.0,10.0?g砷),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加水至43.5mL,再加6.5mL鹽酸。以下按6.2自“于樣品消化液”起依法操作。
7 計算
式中:X——樣品中砷的含量,mg/Kg或mg/L;
m1——測定用樣品消化液中砷的質量,?g;
m2——試劑空白液中砷的質量,?g;
m——樣品質量(體積),g(mL);
V1——樣品消化液的總體積,mL;
V2——測定用樣品消化液的體積,mL。
結果的表述:報告算術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數。
8 允許差
相對相差≤10%。
第二篇 砷斑法(第二法)
9 原理
樣品經消化后,以碘化鉀、氯化亞錫將高價砷還原為三價砷,然后與鋅粒和酸產生的新生態氫生成砷化氫,再與溴化汞試紙生成黃色至橙色的色斑,與標準砷斑比較定量。
10 試劑
10.1 同銀鹽法3.1~3.14,3.16,3.17。
10.2 溴化汞-乙醇溶液(50g/L):稱取25g溴化汞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定容至500mL。
10.3 溴化汞試紙:將剪成直徑2cm的圓形濾紙片,在溴化汞乙醇溶液(50g/L)中浸漬1h以上,保存于冰箱中,臨用前取出置暗處陰干備用。
11 儀器
11.1 測砷裝置:見圖2。
11.1.1 100mL錐形瓶。
11.1.2 橡皮塞:中間有一孔。
11.1.3 玻璃測砷管:全長18cm,上粗下細,自管口向下至14cm一段的內徑為6.5mm,自此以下逐漸狹細,末端內徑約為1~3mm,近末端1cm處有一孔,直徑2mm,狹細部分緊密插入橡皮塞中,使下部伸出至小孔恰在橡皮塞下面。上部較粗部分裝放乙酸鉛棉花,長5~6cm,上端至管口處至少3cm,測砷管頂端為圓形扁平的管口上面磨平,下面兩側各有一鉤,為固定玻璃帽用。
11.1.4 玻璃帽:下面磨平,上面有彎月形凹槽,中央有圓孔,直徑6.5mm。使用時將玻璃帽蓋在測砷管的管口,使圓孔互相吻合,中間夾一溴化汞試紙光面向下,用橡皮圈或其他適宜的方法將玻璃帽與測砷管固定。
12 樣品消化
同第5章。
13 分析步驟
吸取一定量第5章中樣品消化后定容的溶液(相當于2g糧食,4g蔬菜、水果,4mL冷飲,5g植物油,其他樣品參照此量)及同量的試劑空白液分別置于測砷瓶中,加5mL碘化鉀溶液(150g/L)、5滴酸性氯化亞錫溶液及5mL鹽酸(樣品如用硝酸-高氯酸-硫酸或硝酸-硫酸消化液,則要減去樣品中硫酸毫升數;如用灰化法消化液,則要減去樣品中鹽酸毫升數),再加適量水至35mL(植物油不再加水)。
吸取0,0.5,1.0,2.0mL砷標準使用液(相當0,0.5,1.0,2.0?g砷),分別置于測砷瓶中,各加
5mL碘化鉀溶液(150g/L),5滴酸性氯化亞錫溶液及5mL鹽酸,各加水至35mL(測定植物油時加水至60mL)。
于盛樣品消化液,試劑空白液及砷標準溶液的測砷瓶中各加3g鋅粒,立即塞上預先裝有乙酸鉛棉花及溴化汞試紙的測砷管,于25℃放置1h,取出樣品及試劑空白的溴化汞試劑紙與標準砷斑比較。
14 計算
同第7章。
結果的表述:算術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數。
15 允許差
相對相差≤20%。
第三篇 硼氫化物還原比色法(第三法)
16 原理
樣品經消化,其中砷以五價形式存在。當溶液氫離子濃度大于1.0mol/L時,加入碘化鉀-硫脲并結合加熱,能將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在酸性條件下,硼氫化鉀將三價砷還原為負三價,形成砷化氫氣體,導入吸收液中呈黃色,黃色深淺與溶液中砷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17 試劑
17.1 碘化鉀(500g/L)+硫脲溶液(50g/L)(1+1)。
17.2 氫氧化鈉溶液(400g/L)和氫氧化鈉溶液(100g/L)。
17.3 硫酸(1+1)。
17.4 吸收液
17.4.1 硝酸銀溶液(8g/L):稱取4.07g硝酸銀于500mL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溶解后加入30mL硝酸,加水至500mL,貯于棕色瓶中。
17.4.2 聚乙烯醇溶液(4g/L):稱取0.4g聚乙烯醇(聚合度1500~1800)于小燒杯中,加入100mL水,沸水浴中加熱,攪拌至溶解,保溫10min,取出放冷備用。
17.4.3 吸收液:取17.4.1和17.4.2各一份,加入二份體積的乙醇(95%),混勻作為吸收液。使用時現配。
17.5 硼氫化鉀片:將硼氫化鉀與氯化鈉按1∶4質量比混合磨細,充分混勻后在壓片機上制成直徑10mm,厚4mm的片劑,每片為0.5g。避免在潮濕天氣時壓片。
17.6 乙酸鉛(100g/L)棉花:將脫脂棉泡于乙酸鉛溶液(100g/L)中,數分鐘后擠去多余溶液,攤開棉花,80℃烘干后貯于廣口玻璃瓶中。
17.7 檸檬酸(1.0mol/L)-檸檬酸銨(1.0mol/L):稱取192g檸檬酸、243g檸檬酸銨,加水溶解后稀釋至1000mL。
17.8 砷標準儲備液:稱取經105℃干燥1h并置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的三氧化二砷(As2O3)0.1320g于100mL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2.5mol/L),待溶解后加入5mL高氯酸、5mL硫酸,置電熱板上加熱至冒白煙,冷卻后,轉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釋定容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砷(五價)0.100mg。
17.9 砷標準應用液:吸取1.00mL砷標準儲備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砷(五價)1.00?g。
17.10 甲基紅指示劑(2g/L):稱取0.1g甲基紅溶解于50mL乙醇(95%)中。
18 儀器
18.1 可見分光光度計。
18.2 砷化氫發生裝置(見圖1)。
19 分析步驟
19.1 樣品處理
19.1.1 糧食類食品:稱取5.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5.0mL高氯酸、20mL硝酸、2.5mL硫酸(1+1),放置數小時后(或過夜),置電熱板上加熱,若溶液變為棕色,應補加硝酸使有機物分解完全,取下放冷,加15mL水,再加熱至冒白煙,取下,以20mL水分數次將消化液定量轉入100mL砷化氫發生瓶中。同時作空白消化。
19.1.2 蔬菜、水果類:稱取10.00~20.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3mL高氯酸、2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1.3 動物性食品(海產品除外):稱取5.00~10.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以下按19.1.1操作。
19.1.4 海產品:稱取0.100~1.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2mL高氯酸、1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1.5 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飲料:吸取10.0mL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低溫加熱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后加入2mL高氯酸、1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1.6 醬油類食品:吸取5.0~10.0mL代表性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5mL高氯酸、2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2 標準系列的制備
于6只100mL砷化氫發生瓶中,依次加入砷標準應用液0,0.25,0.5,1.0,2.0,3.0mL(相當于砷0,0.25,0.5,1.0,2.0,3.0?g),分別加水至3mL,再加2.0mL硫酸(1+1)。
19.3 樣品及標準的測定
于樣品及標準砷化氫發生瓶中,分別加入0.1g抗壞血酸,2.0mL碘化鉀(500g/L)—硫脲溶液(50g/L),置沸水浴中加熱5min(此時瓶內溫度不得超過80℃),取出放冷,加入甲基紅指示劑(2g/L)1滴,加入約3.5mL氫氧化鈉溶液(400g/L),以氫氧化鈉溶液(100g/L)調至溶液剛呈黃色,加入1.5mL檸檬酸(1.0mol/L)—檸檬酸銨溶液(1.0mol/L),加水至40mL,加入一粒硼氫化鉀片劑,立即通過塞有乙酸鉛棉花的導管與盛有4.0mL吸收液的吸收管相連接,不時搖動砷化氫發生瓶,反應5min后再加入一粒硼氫化鉀片劑,繼續反應5min。取下吸收管,用1cm比色杯,在400nm波長,以標準管零管調吸光度為零,測定各管吸光度。將標準系列各管砷含量對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或計算回歸方程。
20 計算
式中:X——樣品中砷的含量,mg/kg或mg/L;
m1——測定用消化液從標準曲線查得的質量,?g;
m——樣品質量或體積,g或mL。
結果的表述:報告算術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數。
21 允許差
相對相差≤15%。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衛生部衛生監督司提出。
本標準第一法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青海省衛生防疫站負責起草;第二法由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起草;第三法由華西醫科大學負責起草。
本標準由衛生部委托技術歸口單位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解釋。
本標準規定了各類食品中總砷的測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食品中總砷的測定。
其最低檢出濃度:銀鹽法(測定用樣品相當5g)為0.2mg/kg;砷斑法(測定用樣品相當2g)為0.25mg/kg;硼氫化物還原比色法(測定用樣品相當5g)為0.05mg/kg。
第一篇 銀鹽法(第一法)
2 原理
樣品經消化后,以碘化鉀、氯化亞錫將高價砷還原為三價砷,然后與鋅粒和酸產生的新生態氫生成砷化氫,經銀鹽溶液吸收后,形成紅色膠態物,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3 試劑
除特別注明外,所用試劑為分析純,水為去離子水。
3.1 硝酸。
3.2 硫酸。
3.3 鹽酸。
3.4 氧化鎂。
3.5 無砷鋅粒。
3.6 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4+1):量取80mL硝酸,加20mL高氯酸,混勻。
3.7 硝酸鎂溶液(150g/L):稱取15g硝酸鎂[Mg(NO3)2·6H2O],溶于水中,并稀釋至100mL。
3.8 碘化鉀溶液(150g/L):貯存于棕色瓶中。
3.9 酸性氯化亞錫溶液:稱取40g氯化亞錫(SnCl2·2H2O),加鹽酸溶解并稀釋至100mL,加入數顆金屬錫粒。
3.10 鹽酸(1+1):量取50mL鹽酸,加水稀釋至100mL。
3.11 乙酸鉛溶液(100g/L)。
3.12 乙酸鉛棉花:用乙酸鉛溶液(100g/L)浸透脫脂棉后,壓除多余溶液,并使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貯存于玻璃瓶中。
3.13 氫氧化鈉溶液(200g/L)。
3.14 硫酸(6+94):量取6.0mL硫酸,加于80mL水中,冷后再加水稀釋至100mL。
3.15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稱取0.25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C2H5)2NCS2Ag],置于乳缽中,加少量三氯甲烷研磨,移入100mL量筒中,加入1.8mL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分次洗滌乳缽,洗液一并移入量筒中,再用三氯甲烷稀釋至100mL,放置過夜。濾入棕色瓶中貯存。
3.16 砷標準溶液:準確稱取0.1320g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過的或在100℃干燥2h的三氧化二砷,加5mL氫氧化鈉溶液(200g/L),溶解后加25mL硫酸(6+94),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卻的水稀釋至刻度,貯存于棕色玻塞瓶中。此溶液每毫升相當于0.10mg砷。
3.17 砷標準使用液:吸取1.0mL砷標準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硫酸(6+94),加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當于1.0?g砷。
4 儀器
4.1 可見分光光度計。
4.2 測砷裝置:見圖1。
4.2.1 100~150mL錐形瓶:19號標準口。
4.2.2 導氣管:管口19號標準口或經堿處理后洗凈的橡皮塞與錐形瓶密合時不應漏氣。管的另一端管徑為1.0mm。
3.2.3 吸收管:10mL刻度離心管作吸收管用。
5 樣品消化
5.1 硝酸高氯酸—硫酸法
5.1.1 糧食、粉絲、粉條、豆干制品、糕點、茶葉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固體食品:稱取5.00g或10.00g的粉碎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先加水少許使濕潤,加數粒玻璃珠、10~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放置片刻,小火緩緩加熱,待作用緩和,放冷。沿瓶壁加入5mL或10mL硫酸,再加熱,至瓶中液體開始變成棕色時,不斷沿瓶壁滴加硝酸-高氯酸混合液至有機質分解完全。加大火力,至產生白煙,待瓶口白煙冒凈后,瓶內液體再產生白煙為消化完全,該溶液應澄明無色或微帶黃色,放冷。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防止爆沸或爆炸。
加20mL水煮沸,除去殘余的硝酸至產生白煙為止,如此處理兩次,放冷。將冷后的溶液移入50mL或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滌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勻。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1g樣品,相當加入硫酸量1mL。
取與消化樣品相同量的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1.2 蔬菜、水果:稱取25.00g或50.00g洗凈打成勻漿的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10~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以下按5.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5g樣品,相當加入硫酸1mL。
5.1.3 醬、醬油、醋、冷飲、豆腐、腐乳、醬腌菜等:稱取10.00g或20.00g樣品(或吸取10.0mL或20.0mL液體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5~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以下按5.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2g或2mL樣品。
5.1.4 含乙醇飲料或含二氧化碳飲料:吸取10.00mL或20.00mL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先用小火加熱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再加5~10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混勻后,以下按5.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2mL樣品。
吸取5~10mL水代替樣品,加與消化樣品相同量的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和硫酸,按相同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1.5 含糖量高的食品:稱取5.00g或10.0g樣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先加少許水使濕潤,加數粒玻璃珠、5~10mL硝酸-高氯酸混合后,搖勻。緩緩加入5mL或10mL硫酸,待作用緩和停止起泡沫后,先用小火緩緩加熱(糖分易炭化),不斷沿瓶壁補加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待泡沫全部消失后,再加大火力,至有機質分解完全,發生白煙,溶液應澄明無色或微帶黃色,放冷。以下按5.1.1自“加20mL水煮沸”起依法操作。
5.1.6 水產品:取可食部分樣品搗成勻漿,稱取5.00g或10.0g(海產藻類、貝類可適當減少取樣量),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數粒玻璃珠,5~10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混勻后,以下按5.1.1自“沿瓶壁加入5mL或10mL硫酸”起依法操作。
5.2 硝酸-硫酸法
以硝酸代替硝酸-高氯酸混合液進行操作。
5.3 灰化法
5.3.1 糧食、茶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食品:稱取5.00g磨碎樣品,置于坩堝中,加1g氧化鎂及10mL硝酸鎂溶液,混勻,浸泡4h。于低溫或置水浴鍋上蒸干,用小火炭化至無煙后移入馬弗爐中加熱至550℃,灼燒3~4h,冷卻后取出。加5mL水濕潤后,用細玻棒攪拌,再用少量水洗下玻棒上附著的灰分至坩堝內。放水浴上蒸干后移入馬弗爐550℃灰化2h,冷卻后取出。
加5mL水濕潤灰分,再慢慢加入10mL鹽酸(1+1),然后將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坩堝用鹽酸(1+1)洗滌3次,每次5mL,再用水洗滌3次,每次5mL,洗液均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勻。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1g樣品,其加入鹽酸量不少于(中和需要量除外)1.5mL。全量供銀鹽法測定時,不必再加鹽酸。
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3.2 植物油:稱取5.00g樣品,置于50mL瓷坩堝中,加10g硝酸鎂,再在上面覆蓋2g氧化鎂,將坩堝置小火上加熱,至剛冒煙,立即將坩堝取下,以防內容物溢出,待煙小后,再加熱至炭化完全。將坩堝移至馬弗爐中,550℃以下灼燒至灰化完全,冷后取出。
加5mL水濕潤灰分,再緩緩加入15mL鹽酸(1+1),然后將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坩堝用鹽酸(1+1)洗滌5次,每次5mL,洗液均并入容量瓶中,加鹽酸(1+1)至刻度,混勻。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當于1g樣品,相當于加入鹽酸量(中和需要量除外)1.5mL。
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5.3.3 水產品:取可食部分樣品搗成勻漿,稱取5.00g置于坩堝中,加1g氧化鎂及10mL硝酸鎂溶液,混勻,浸泡4h。以下按5.3.1自“于低溫或置水浴鍋上蒸干”起依法操作。
6 分析步驟
吸取一定量的消化后的定容溶液(相當于5g樣品)及同量的試劑空白液,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補加硫酸至總量為5mL,加水至50~55mL。
6.1 標準曲線的繪制
吸取0,2.0,4.0,6.0,8.0,10.0mL砷標準使用液(相當0,2.0,4.0,6.0,8.0,10.0?g),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加水至40mL,再加10mL硫酸(1+1)。
6.2 用濕法消化液
于樣品消化液,試劑空白液及砷標準溶液中各加3mL碘化鉀溶液(150g/L),0.5mL酸性氯化亞錫溶液,混勻,靜置15min。各加入3g鋅粒,立即分別塞上裝有乙酸鉛棉花的導氣管,并使管尖端插入盛有4mL銀鹽溶液的離心管中的液面下,在常溫下反應45min后,取下離心管,加三氯甲烷補足4mL。用1cm比色杯,以零管調節零點,于波長520nm處測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
6.3 用灰化法消化液
取灰化法消化液及試劑空白液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吸取0,2.0,4.0,6.0,8.0,10.0mL砷標準使用液(相當0,2.0,4.0,6.0,8.0,10.0?g砷),分別置于150mL錐形瓶中,加水至43.5mL,再加6.5mL鹽酸。以下按6.2自“于樣品消化液”起依法操作。
7 計算
式中:X——樣品中砷的含量,mg/Kg或mg/L;
m1——測定用樣品消化液中砷的質量,?g;
m2——試劑空白液中砷的質量,?g;
m——樣品質量(體積),g(mL);
V1——樣品消化液的總體積,mL;
V2——測定用樣品消化液的體積,mL。
結果的表述:報告算術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數。
8 允許差
相對相差≤10%。
第二篇 砷斑法(第二法)
9 原理
樣品經消化后,以碘化鉀、氯化亞錫將高價砷還原為三價砷,然后與鋅粒和酸產生的新生態氫生成砷化氫,再與溴化汞試紙生成黃色至橙色的色斑,與標準砷斑比較定量。
10 試劑
10.1 同銀鹽法3.1~3.14,3.16,3.17。
10.2 溴化汞-乙醇溶液(50g/L):稱取25g溴化汞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定容至500mL。
10.3 溴化汞試紙:將剪成直徑2cm的圓形濾紙片,在溴化汞乙醇溶液(50g/L)中浸漬1h以上,保存于冰箱中,臨用前取出置暗處陰干備用。
11 儀器
11.1 測砷裝置:見圖2。
11.1.1 100mL錐形瓶。
11.1.2 橡皮塞:中間有一孔。
11.1.3 玻璃測砷管:全長18cm,上粗下細,自管口向下至14cm一段的內徑為6.5mm,自此以下逐漸狹細,末端內徑約為1~3mm,近末端1cm處有一孔,直徑2mm,狹細部分緊密插入橡皮塞中,使下部伸出至小孔恰在橡皮塞下面。上部較粗部分裝放乙酸鉛棉花,長5~6cm,上端至管口處至少3cm,測砷管頂端為圓形扁平的管口上面磨平,下面兩側各有一鉤,為固定玻璃帽用。
11.1.4 玻璃帽:下面磨平,上面有彎月形凹槽,中央有圓孔,直徑6.5mm。使用時將玻璃帽蓋在測砷管的管口,使圓孔互相吻合,中間夾一溴化汞試紙光面向下,用橡皮圈或其他適宜的方法將玻璃帽與測砷管固定。
12 樣品消化
同第5章。
13 分析步驟
吸取一定量第5章中樣品消化后定容的溶液(相當于2g糧食,4g蔬菜、水果,4mL冷飲,5g植物油,其他樣品參照此量)及同量的試劑空白液分別置于測砷瓶中,加5mL碘化鉀溶液(150g/L)、5滴酸性氯化亞錫溶液及5mL鹽酸(樣品如用硝酸-高氯酸-硫酸或硝酸-硫酸消化液,則要減去樣品中硫酸毫升數;如用灰化法消化液,則要減去樣品中鹽酸毫升數),再加適量水至35mL(植物油不再加水)。
吸取0,0.5,1.0,2.0mL砷標準使用液(相當0,0.5,1.0,2.0?g砷),分別置于測砷瓶中,各加
5mL碘化鉀溶液(150g/L),5滴酸性氯化亞錫溶液及5mL鹽酸,各加水至35mL(測定植物油時加水至60mL)。
于盛樣品消化液,試劑空白液及砷標準溶液的測砷瓶中各加3g鋅粒,立即塞上預先裝有乙酸鉛棉花及溴化汞試紙的測砷管,于25℃放置1h,取出樣品及試劑空白的溴化汞試劑紙與標準砷斑比較。
14 計算
同第7章。
結果的表述:算術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數。
15 允許差
相對相差≤20%。
第三篇 硼氫化物還原比色法(第三法)
16 原理
樣品經消化,其中砷以五價形式存在。當溶液氫離子濃度大于1.0mol/L時,加入碘化鉀-硫脲并結合加熱,能將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在酸性條件下,硼氫化鉀將三價砷還原為負三價,形成砷化氫氣體,導入吸收液中呈黃色,黃色深淺與溶液中砷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17 試劑
17.1 碘化鉀(500g/L)+硫脲溶液(50g/L)(1+1)。
17.2 氫氧化鈉溶液(400g/L)和氫氧化鈉溶液(100g/L)。
17.3 硫酸(1+1)。
17.4 吸收液
17.4.1 硝酸銀溶液(8g/L):稱取4.07g硝酸銀于500mL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溶解后加入30mL硝酸,加水至500mL,貯于棕色瓶中。
17.4.2 聚乙烯醇溶液(4g/L):稱取0.4g聚乙烯醇(聚合度1500~1800)于小燒杯中,加入100mL水,沸水浴中加熱,攪拌至溶解,保溫10min,取出放冷備用。
17.4.3 吸收液:取17.4.1和17.4.2各一份,加入二份體積的乙醇(95%),混勻作為吸收液。使用時現配。
17.5 硼氫化鉀片:將硼氫化鉀與氯化鈉按1∶4質量比混合磨細,充分混勻后在壓片機上制成直徑10mm,厚4mm的片劑,每片為0.5g。避免在潮濕天氣時壓片。
17.6 乙酸鉛(100g/L)棉花:將脫脂棉泡于乙酸鉛溶液(100g/L)中,數分鐘后擠去多余溶液,攤開棉花,80℃烘干后貯于廣口玻璃瓶中。
17.7 檸檬酸(1.0mol/L)-檸檬酸銨(1.0mol/L):稱取192g檸檬酸、243g檸檬酸銨,加水溶解后稀釋至1000mL。
17.8 砷標準儲備液:稱取經105℃干燥1h并置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的三氧化二砷(As2O3)0.1320g于100mL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2.5mol/L),待溶解后加入5mL高氯酸、5mL硫酸,置電熱板上加熱至冒白煙,冷卻后,轉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釋定容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砷(五價)0.100mg。
17.9 砷標準應用液:吸取1.00mL砷標準儲備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砷(五價)1.00?g。
17.10 甲基紅指示劑(2g/L):稱取0.1g甲基紅溶解于50mL乙醇(95%)中。
18 儀器
18.1 可見分光光度計。
18.2 砷化氫發生裝置(見圖1)。
19 分析步驟
19.1 樣品處理
19.1.1 糧食類食品:稱取5.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5.0mL高氯酸、20mL硝酸、2.5mL硫酸(1+1),放置數小時后(或過夜),置電熱板上加熱,若溶液變為棕色,應補加硝酸使有機物分解完全,取下放冷,加15mL水,再加熱至冒白煙,取下,以20mL水分數次將消化液定量轉入100mL砷化氫發生瓶中。同時作空白消化。
19.1.2 蔬菜、水果類:稱取10.00~20.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3mL高氯酸、2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1.3 動物性食品(海產品除外):稱取5.00~10.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以下按19.1.1操作。
19.1.4 海產品:稱取0.100~1.00g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2mL高氯酸、1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1.5 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飲料:吸取10.0mL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低溫加熱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后加入2mL高氯酸、1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1.6 醬油類食品:吸取5.0~10.0mL代表性樣品于250mL三角燒瓶中,加入5mL高氯酸、20mL硝酸、2.5mL硫酸(1+1),以下按19.1.1操作。
19.2 標準系列的制備
于6只100mL砷化氫發生瓶中,依次加入砷標準應用液0,0.25,0.5,1.0,2.0,3.0mL(相當于砷0,0.25,0.5,1.0,2.0,3.0?g),分別加水至3mL,再加2.0mL硫酸(1+1)。
19.3 樣品及標準的測定
于樣品及標準砷化氫發生瓶中,分別加入0.1g抗壞血酸,2.0mL碘化鉀(500g/L)—硫脲溶液(50g/L),置沸水浴中加熱5min(此時瓶內溫度不得超過80℃),取出放冷,加入甲基紅指示劑(2g/L)1滴,加入約3.5mL氫氧化鈉溶液(400g/L),以氫氧化鈉溶液(100g/L)調至溶液剛呈黃色,加入1.5mL檸檬酸(1.0mol/L)—檸檬酸銨溶液(1.0mol/L),加水至40mL,加入一粒硼氫化鉀片劑,立即通過塞有乙酸鉛棉花的導管與盛有4.0mL吸收液的吸收管相連接,不時搖動砷化氫發生瓶,反應5min后再加入一粒硼氫化鉀片劑,繼續反應5min。取下吸收管,用1cm比色杯,在400nm波長,以標準管零管調吸光度為零,測定各管吸光度。將標準系列各管砷含量對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或計算回歸方程。
20 計算
式中:X——樣品中砷的含量,mg/kg或mg/L;
m1——測定用消化液從標準曲線查得的質量,?g;
m——樣品質量或體積,g或mL。
結果的表述:報告算術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數。
21 允許差
相對相差≤15%。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衛生部衛生監督司提出。
本標準第一法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青海省衛生防疫站負責起草;第二法由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起草;第三法由華西醫科大學負責起草。
本標準由衛生部委托技術歸口單位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解釋。
上一篇:恒溫恒濕試驗箱選型之控制方式
下一篇:實驗室選擇什么樣的孵化機